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越来越多的人对替奈普酶(Tenecteplase)替代阿替普酶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选的溶栓治疗方法感兴趣。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对这些患者的非劣效性。

2023年2月9日,首都医科大学王拥军等多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Lancet(IF=203)在线发表题为”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in acute ischa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TRACE-2): a phase 3,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盲终点、随机对照、非劣势性试验中,从中国53个中心招募了符合标准静脉溶栓条件但不符合血管内取栓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成人,并随机分配(1:1)接受静脉注射替奈普酶(0.25 mg/kg,最大剂量25mg)或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90mg)。主要疗效结局是在改良意向治疗人群(所有随机分配的接受分配溶栓治疗的参与者)中评估的90天mRS评分为0 – 1的参与者比例,风险比(RR)的非劣效边界为0.937。

总之,该研究发现在符合标准静脉溶栓条件但不符合或拒绝血管内取栓条件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替奈普酶不劣于阿替普酶。

另外,2021年10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王拥军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NEJM在线发表题为“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in CYP2C19 Loss-of-Function Carriers with Stroke or T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中国的 202 个中心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涉及携带 CYP2C19 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患者。该研究发现在携带 CYP2C19 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 TIA 的中国患者中,替格瑞洛的 90 天卒中风险略低于氯吡格雷。两个治疗组的重度或中度出血风险没有差异,但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总出血事件更多。

2019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王拥军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题为“China’s response to the rising stroke burden”的文章。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探究了为什么中国的脑卒中人数逐步增加,以及中国是如何采取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改善护理,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会影响脑卒中的比率不断增加,老年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率、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自2007年以来,中国推行了全面的医疗改革。健康保险覆盖率从2006年的45%增加到2017年的95%以上。更广泛的保险范围可以提高脑卒中的检出率和获得中风护理的机会,从而增加脑卒中护理的成本。

2018年6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等人联合众多机构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AMA在线发表题为“Effect of a Multifaceted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 on Hospital Personnel Adherence to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多层面的质量改进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中国公立医院急性卒中护理的质量。这些质量改进干预措施显著改善了减少新血管事件,同时减少卒中残疾的短期和长期结果。

2016年7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王拥军等人在JAMA在线发表的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CYP2C19 Loss-of-Function Allele Status and Efficacy of Clopidogrel for Risk Redu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表明氯吡格雷 – 阿司匹林降低了CYP2C19(* 2和* 3变体)非携带者中新发卒中的发生率,但没有降低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携带者,这些发现支持CYP2C19基因型在这种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已被推荐为有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人标准治疗。Tenecteplase(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在三个氨基酸上不同,具有很好的作用机制。易给药使替奈普酶(单次静脉注射)与阿替普酶(静脉注射,其余部分在一小时内注射)相比具有独特的实用优势。最近的Tenectepl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缺血性卒中(AcT)试验(NCT03889249),一项注册中心链接试验,显示替奈普酶 (0.25 mg/kg)在90天的良好功能结果上并不逊于阿替普酶(0.9 mg/kg),并且具有相似的安全性。本试验结果支持在常规临床实践中使用替奈普酶。替奈普酶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在其他人群中进一步评估。

关于亚洲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适当的溶栓剂剂量一直存在着长期的争论。SITS-NEW研究旨在评估亚洲人群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3小时内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 mg/kg)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显示了标准剂量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 mg/kg)在亚洲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先前在SITS-MOST研究的欧洲人群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中国、欧洲、美国静脉溶栓指南均推荐剂量为0.9 mg/kg。ENCHANTED研究评估了低剂量(0.6 mg/kg)静脉注射阿替普酶,不符合预先规定的标准剂量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非劣效性标准。与阿替普酶相比,在亚洲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中,关于替奈普酶的适当剂量、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缺乏。

安全分析人群中3个月的安全结果(表来自Lancet)

中国的一项二期剂量寻找随机临床试验TRACE-1显示,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耐受0.25 mg/kg替奈普酶,且替奈普酶的安全性与0.9 mg/kg阿替普酶相似。替奈普酶再灌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2 (TRACE-2)试验的目的是测试剂量为0·25 mg/kg的替奈普酶是否不劣于阿替普酶(在症状出现4·5小时内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但不符合或拒绝血管内取栓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

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盲终点、随机对照、非劣势性试验中,从中国53个中心招募了符合标准静脉溶栓条件但不符合血管内取栓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成人,并随机分配(1:1)接受静脉注射替奈普酶(0.25 mg/kg,最大剂量25mg)或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90mg)。参与者必须能够在中风后4·5小时内接受治疗,在入组前修改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不超过1,并且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评分5 – 25分。患者和治疗临床医生没有被蒙面分组;临床医生对治疗类型的结果进行了评估。主要疗效结局是在改良意向治疗人群(所有随机分配的接受分配溶栓治疗的参与者)中评估的90天mRS评分为0 – 1的参与者比例,风险比(RR)的非劣效边界为0.937。主要安全性结局是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对所有接受研究药物的参与者进行评估,并有可用的安全性评估。该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注册号为NCT04797013,并已完成。

根据指定的治疗方案,修改Rankin量表评分在修改意向治疗分析和每个方案人群中90天的分布(图源自Lancet)

在2021年6月12日至2022年5月29日期间,招募了1430名参与者,并随机分配给替奈普酶(n=716)或阿替普酶(n=714)。6名接受替奈普酶治疗的患者和7名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没有接受研究产品,5名接受替奈普酶治疗的患者和11名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失去了90天的随访。在改良意向治疗人群中,替奈普酶组705例患者的主要结局为439例(62%),阿替普酶组696例患者的主要结局为405例(58%)(RR 1.07, 95% CI 0.98 – 1.16)。RR的95% CI的下限大于非劣效边界。替奈普酶组711人中有15人(2%)在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阿替普酶组706人中有13人(2%)在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RR 1.18, 95% CI 0.56 – 2.50)。替奈普酶组90天内死亡46人(7%),阿替普酶组35人(5%)(RR 1.31, 95% CI 0.86 – 2.01)。

总之,该研究发现在符合标准静脉溶栓条件但不符合或拒绝血管内取栓条件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替奈普酶不劣于阿替普酶。

参考消息: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2600-9/fulltext#%20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