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课程介绍

★通过建立《食品物理化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体系,构建物理化学、胶体科学和食品科学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知识网络集群,引导学生从解决食品生产、加工、贮藏和营养环节中实际问题出发,来解决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加工瓶颈问题。培养在农业和食品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营养健康领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专业人才,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一、以美育人,将食品美学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食品设计

将“美学设计”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实验设计,运用食品凝胶理论,启发学生综合运用颜色、质构、形态和美学设计富含文化底蕴以及美学享受的分子美食,培养学生中华传统传承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 以德树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课程中贯穿食品物理化学教学研究的先驱科学家,现代乳品胶体、饮料胶体及植物蛋白胶体科学家坚持科研攻关、解决产业瓶颈的爱国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国情怀及科研服务国家的使命感。

三、 以智慧人,多学科交叉理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采用交叉共融的学科知识点网络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思想,使其在实验课、后续的URP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中将多学科交叉思维运用于实践,培养“德智美”全方位发展的食品学科创新实践型人才。

经典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和展示

一、 制定教学育人大纲,以学生中心,将“三全育人”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

教学大纲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大局观和全方位思考能力。增加国内外食品物理化学最新的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了解食品物理化学领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现状及热点,开阔学生的国际化、现代化、科学化的产业视野。引入最新的“分子美食学”实践环节,和食品凝胶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启发学生将美学理念、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分子美食设计中。

二、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思想,采取多样化先进教学方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侧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内容中贯穿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加深食品胶体稳定性、乳状液、微乳液和凝胶等体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食品胶体结构决定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决定其食品功能性质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以及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学术资源等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在线课堂平台、手机及电脑网络教学、即时通讯软件调查问卷和在线答疑等方法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践,适当采用启发性教学、课堂互动和翻转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个教学设计中。

三、 授课过程体现“德智美”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奉献国家,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鼓励学生思考我国食品加工、贮藏和营养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如何提高我国食品的营养和功能性,树立创造有中国特色的营养食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食品产业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和学习结合对营养食品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领悟,树立科学的产业和社会发展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业和职业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菊花台”分子美食作品-融入“美育和爱国”

四、 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美育”和“德育”完美融入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协作性和创造性设计新型“分子美食”;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观念;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业进展与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我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整个教学实践,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一、 学生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和“德智美”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通过《食品物理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们学会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连续三次期末考试平均分都在85分以上,并且对于其中综合运用的试题都得到灵活掌握。实践课上能充分运用课堂知识来优化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分子美食实践课上,充分运用美学原理,设计感官品质享受的分子食品。也能够充分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在开拓新学科的艰辛和执着努力,个人的综合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 学生运用交叉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坚持以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着眼点,以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利用食品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食品原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满足时代发展对新时代大学人才的需求。采用案例教学,例如“舌尖上的食品安全”,使学生熟练运用食品物理化学的理论于实践,本科生管彤运用了蛋白凝胶的知识应用于本科生毕业设计“减脂营养奶酪的研发”,并以第一作者在食品一区期刊Food Hydrocolloids(IF=7.077)发表论文。同时,本科生王启蒙出色地运用食品物理化学的理论研发新一代营养健康食品-“姜黄素乳饮料”,因此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毕业)论文奖”,并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