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区别)




法学硕士,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区别

作者:花影(富书作者)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条微博热搜。

一位36岁的清华硕士为缓解抑郁,隐去高学历的身份应聘到某个景区做起了临时环卫工。

被问起原因,他解释说,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导致情绪被严重损耗。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还患上了咽炎和抑郁症,严重时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而到了景区后,他每天扫扫地,空闲时间踢踢球,心情好了不少,病情更得到了缓解。

他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精神抖擞地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感耗竭”。

说的是,情绪就像一汪池水,充盈时润泽万物,生机勃勃,让人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

可一旦情绪被消耗过度,就如池水遭遇枯竭,一片萧疏。

而人则会萎靡不振,精力丧失,陷入无力、崩溃的怪圈,难以自拔。

情绪资源枯竭,正在拖垮你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孩子不听话导致情绪失控,大吼完全身力气像被抽走;

失恋后陷入巨大悲伤,心如刀割什么都做不了;

升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位置,一番狂喜之后只想沉沉睡去。

《组织行为学》中讲,情绪不是一种纯个人的、无关紧要的感受,而是一种与外界互动频繁、同时价值极高的资源。

情绪资源饱满的人,永远兴致勃勃、干劲十足。

而遭遇高耗,人就会心力交瘁、疲乏不堪。

有一段时间,朋友小孙为完成一个重要提案,强迫自己连续加班多日。

可一门心思要好好表现的他,却发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

白天,他感到胸闷心慌,呼吸不畅,肌肉还会时不时地抽动。

晚上回到家,他因为扔垃圾的小事情和女友竖眉瞪眼拍桌子、大吵起来。

女朋友气得摔门而走,剩他一人在家双手叉腰大口呼吸,好久才把气顺回来。

眼看汇报的日子越来越近,小孙无暇顾及自己愈发糟糕的情绪,只好继续投入工作中。

汇报当天,小孙紧张得直吞口水,掌心冒汗,在临时得知CEO也要参会时,他更是感觉一股血涌上头,站都站不稳。

小孙哆哆嗦嗦地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打开修改了无数次的ppt,战战兢兢地讲了起来。

可是,小孙才说了几句,就被CEO打断,要求直接看数据和结论。

小孙愣在原地,几秒后才反应过来,赶紧手忙脚乱地翻页。

此时的他,脑子已经一片空白,只好讲了一通没逻辑没重点的话。

等汇报完成,小孙的衬衫已经汗湿了一大半。

他虚弱地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扶额,回想自己的表现和CEO直皱眉的神情。

他知道,提案肯定没戏了。

心灵成长导师张德芬曾说:“情绪资源枯竭,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和谐,降低了工作效率。

现如今很大一部分人,闷着头忙于工作和生活,却忘了关照自己的情绪。

以至于时间一长,总觉得干什么都兴致缺缺,力不从心:

策划周末自驾游,结果宅在家楼都没下;

兴致满满买回的菜谱,翻了几页就束之高阁;

健身视频收藏一堆,最后都在收藏夹里吃灰;

情绪资源是承载人生之船的滔滔江水,是扬起人生之帆的强劲风。

当它难以为继时,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追求也会随之消失。

聪明人,都懂得节约情绪资源

心理学上有个“野马效应”:

说的是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都会有野马因为吸血蝙蝠死亡,可奇怪的是,这种吸血蝙蝠所吸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

原来,野马每次被蝙蝠吸血时就会暴怒,妄图通过狂奔来甩掉它们。

可次次都无济于事,反而会陷入新一轮的狂暴中。

最终它们因为暴躁的情绪,狂奔失血过多而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掉入过“野马效应”的旋涡。

其实,打败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情绪。

放任情绪泛滥,只能自食恶果。

真正聪明的人,喜不多言悲不多语怒不多气,时刻节约情绪资源。

一个人掌控了情绪,也就掌握了人生。

一个姐姐曾跟我分享过她早年间打拼的故事:

那时她白天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晚上自学提升学历。

一天店里来了几个醉醺醺的男人,点了粥,吃到一半把她叫了过去,大声斥骂说碗里有头发,不干净。

这粥从淘米到上桌只经过她和厨师两个人,她是黄色长发,厨师没有头发,碗里的黑色短发明显是他们自己放进去的。

姐姐觉得愤怒又委屈,但当时的她,选择咽下这些情绪。因为她知道,此时的放任只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于是,她忍住眼泪百般道歉,不仅自掏腰包免单还答应另外上粥作为补偿,那些男人才偃旗息鼓。

晚上下班后,她没有让工作中的情绪淹没自己,只哭过一小会儿,就继续按照原计划学习。

大概半年后,她就如愿以偿通过了自考升本,还应聘上了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前台,不久后又升为了领班。

现在的她在喜欢的城市买了房定居,拥有了温暖的家庭,还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把理想的日子变成了现实。

正如亦舒所说:“情绪这种东西,非得严加控制不可,一味纵容地自悲自怜,便越来越消沉。

一味沉浸在坏情绪里,情绪资源损耗太过,人就会蔫头耷脑,心不在焉,难以答复生活的考题。

要想交出漂亮的答卷,就得守住情绪资源。

放下鸡毛蒜皮的纠结,停止细枝末节的费心,才能在浮沉起落的世事中维持住内心的秩序。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情绪资源

如今的人生常态,是上有老下有小,前有KPI后有房贷车贷,情绪资源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消耗了。

它的充足与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情绪资源匮乏的人,还没冲锋便想打道回府;而充裕的人,时刻摩拳擦掌准备着跟生活过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育辉说:“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有限的资源,用光了需要主动补充。”

成年人最应该修炼的,是补充情绪资源的能力。

1、运动赋能

电视剧《爱情而已》里,梁友安为上司背锅引咎辞职,离开的时候,还被误解的上司斥责。

委屈失意的她从早到晚窝在家里,白天睡到日上三竿,饿了就吃零食点外卖,晚上报复性熬夜追剧,还喝得酩酊大醉。

不仅家里变得一团乱,整个人也蓬头垢面。

机缘巧合下,朋友带她一起跑步。第一次跑完,虽然大汗淋漓,但她说好像是第一次感受到肺里充满新鲜空气。

几天后梁友安开心地跟朋友分享,自从开始跑步,每天都神清气爽,连脚步都变轻快了,情绪也好了不少。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加速分泌内啡肽,而这种“快乐激素”能够排解压力和坏情绪,让人变得愉悦和满足。

当情绪资源不足,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时,不妨赶紧动起来。

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迎着风,快乐的能量会再度回归。

2、善用亲密关系

《组织行为学》认为:情绪资源可以通过家庭生活,这样的额外反馈通路来进行补充。

自媒体作者@耕叔回忆读书时候的经历:

初中寄宿时学习压力很大,但状态却很好。因为当时他每周回家一次,那些消耗的心力通过跟家人相处补充了回来。

可到了高中,他却变了模样,整个人萎靡不堪,学习也没有了动力。

因为此时他只能每月回家一次,甚至半年才回一次,被损耗的情绪资源难以补充,以至于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我们在外与生活近身肉搏,消耗了情绪资源,但关上门,亲密关系的正向磁场,就可以消化委屈、失意、无力等坏情绪,同时注入满足、幸福的积极能量。

在松弛的关系里,情绪资源总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3、培养情绪钝感力

看过一个小故事,甲和乙同时碰到迎面走来的老板,但老板似乎没有看到他们径直擦肩而过。

甲觉得这个事情无所谓,正常情绪上班工作。

而乙却担心是不是老板有成见,一直惶惶不安,无心工作,甚至出现了失误。

要想把握住自身情绪资源不外泄,就得修炼情绪钝感力。

戒掉玻璃心,将自己的情绪置顶,护住了情绪资源,也就拥有了人生的“定海神针”。

正如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所说:

“你的情绪是自己的自留地,不是别人的跑马场。你控制不了外界负面信息的凶猛涌来,却能掌握内心的纹丝不动。”

父母催婚催育、领导又画大饼、客户找茬刁难……情绪资源不自觉间就被耗尽。

置身这个纷繁的世界,我们要学会蓄满情绪资源池。

正如作家黎戈说:“情绪和水源、新鲜空气、矿产一样是有限资源,不节制地挥洒只会让你心力交瘁,身心枯萎。”

时时节约,适时补充,情绪资源池才会常常丰盈。

当情绪资源满了,生活自然就顺了。

作者简介:花影,富书作者,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本文:富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法学硕士(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