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考研(安徽大学考研分数线)




安徽大学考研,安徽大学考研分数线

1945年日寇投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重庆召开大学复校会议。安徽人士希望恢复安大,久有此求,都主张援照湖南大学、河南大学先例,复校时立即改省立为国立。在安徽旅渝人士的呼吁和奔走下,1946年1月,终于获得教育部同意。3月聘枞阳人朱光潜、舒城人陶因、桐城汪少伦、巢县人杨亮功等11人为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朱兼主任。但朱一再恳辞主任委员。教育部又改聘陶因(时任武大教务长)为主任委员。4月20日,陶因在南京召开安大筹备会讨论复校问题,决定在安庆北门外原省立安大旧址(今安庆师院)复校。

5月份筹委会由南京迁回安庆,6月正式接收校舍,并添建教授住宅。9月30日部令任命陶因为校长。陶聘湘潭人汤璪真(孟林,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教务长)为教务长,桂丹华(桐城人)为训导长,胡子穆(怀宁人,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毕业)为总务长,胡稼胎(芜湖人)为文学院院长,韦从序(舒城人,伦敦大学研究经济统计三年)为法学院院长,齐坚如(敬鑫,和县人,德国明星大学森林科博士)为农学院院长。

安徽人士听说安大复校,都高兴万分,奔走相告。省立安大校友会说:“自母校停办,我校友跂望门墙,心如悬旌,未卜复校,果于何时?每见黉宇峨嵯,子衿青青,辄不禁往事盈怀。彼局外人实不能想像于万一也。”安徽学院学生首当其冲,都愿并入安大。但安徽学院不同意,最后协议:愿入安大者可参加安大转学和招生考试,进入安大。但转学考试仍有阻碍。安徽学院在芜湖,安大在芜湖未设考点。

合肥是省会,李品仙驻地,也是安徽大学所在地,安大也未设考点。只设安庆、蚌埠两个考点,李品仙之弟李品和时任蚌埠市长、蚌埠省立中学校长叶树垣不借考场,而蚌埠当时只有一所公立中学。时笔者在蚌埠,负责招生的地理学院院长张其濬和教师吕能兴找到我,我通过同学王廷修帮他借了工人子弟小学24间教室。结果蚌埠考点人数最多,共有800多人参加。其中仅转学考试者就有400余人。

终于完成了转学和招收新生两项任务。安徽学院在大别山所招四三级(三年级)中文、史地、外文、数学、政治经济五系约百人,四四级(二年级)五系200余人,及四五级(一年级)五系加上法律、物理两系共240余人,总计三个年级共570人全部转入安大,成为新成立的安大最大的学生来源。安大又分政治经济系为政治、经济两系,这样国立安徽大学刚刚成立的第二年(1947年),就有首届毕业生100余人,到1949年连续三年都有毕业生,他们几乎都是从安徽学院转来。可以说战时的安徽学院,恰恰为国立安大准备了三年生源,使安大刚一复校就成为文、理、法三院各个年级都有的综合大学。

此外,教育部又分来南京临时大学法律系三个年级约60余人,经济系三个年级70余人,和先修班40人;一共不到200人分别插入安大两个系的三个年级。安大又招收一年级新生,除上述八个系外,又增招哲教、化学、农艺、森林四系共12个系,共有新生350人。此外尚有复员的青年军100余人插入上述除四年级以外的各系。

于是安徽大学在1946年底,即有文、法、理、农四院,内含中文、外文、历史、哲教、法律、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农艺、森林共12个系,约1100余人,规模初具。

安徽学院许多教授也被聘入安大,这里不再细述。国立安徽大学文学院四系哲教系主任刘乃敬(觉凡);外语系主任方重(芦浪),斯坦福大学文学士;中文系主任潘重规(石禅,婺源人,红学家);历史系主任束天民(芜湖人、中大教授)。法学院三系:政治系主任张宗元,哈佛大学政治系硕士;法律系主任吴仲常(学义),江西南城人,日本帝国大学法学士;经济系主任昂觉民,伦敦大学研究员。理学院三系:数学系主任汤璪真兼;化学系主任黄叔寅,巴黎大学博士;物理系主任雷翰(绍稽),福建上杭人,法国里尔工学院及巴黎大学毕业。农学院两系:农艺系主任沈寿铨,嘉兴人,美国康乃大学硕士;森林系主任吴清泉,合肥人,金陵大学农学士,美国纽约州大学农学士。

1947年又增招园艺系,全校共有13个系。

教授除上述校长、教务长、训导长及各系主任外,尚有:中文系孙进扬、徐天闵、李骧、詹英、吴竞天、刘博平。外语系张志超、戴福龄、郑启宇(原省安大外语系毕业,斯坦福大学硕士,林肯大学哲学博士)、瑞纳(英国人)、叶梦安、叶仲襄、宋紫裳、李香谷、汪开模。历史系赵增俦、周志培(爱丁堡大学经济学博士)、辜重村、袁守春(伦敦大学硕士)、汪诒荪、侍尧墀。哲教系高拱白。政治系刘秋岚、沈汝直、蒋畏林。经济系阮有秋、徐震洲。法律系刘经旺、李浩川、陈鹏、罗重民、陶秀、张学琛、盛世弼、马献图。数学系单粹民、谢汝镇、张其钰、张伯康、叶志、计扬曦。物理系吴锐、潘祖武。化学系曹日晏。农艺系周开源。森林系包世敏。

副教授有中文系卫中璠、王静伯、潘新藻、杨天竞。外文系黄晓滨(巴黎大学硕士)、徐守华。历史系徐太素、胡殿咸。家教系黄丽泉、熊敏文。政治系刘恃读、李谋盛。经济系吴鸿开、周汝大、陶梦安。法律系浦乃钧、朱学山、沈在玑。物理系束瑶生。化学系许熙生。

讲师有中文系张涤华、张子睿、李继章、李炳墋、谢荣观、龚念祖、黄绮、李启光、方林辰。外文系吴冈斧、刘孝永、张教壇、潘浦迁、陈遐年、孙以玮、章振邦。历史系吴宣易、刘永涛、朱伯键。佛教系周维、沈碧澄、王聪、路传楷。政治系杨先誉、唐继章、禹令闻。经济系方锦(南开硕士)、姚景实、杨实秋。法律系陈安明。数学系吕能兴、郑广盛。物理系张先基。化学系吴东儒、张定荣、叶仲文。森林系丁应辰。各系共有助教34人。

学校组织及人员数:有校长办公室,教务、训导、总务三处。校长办公室3人,秘书1人,由副教授兼职。教务处,办事人员46人。内含:注册组17人,主任一人由讲师兼任。出版组9人。图书馆15人,主任由副教授熊毓文兼任。仪器组5人,主任由副教授束瑶生兼任。训导处人员29人,女生指导员1人,训导员4人。生活指导组10人,主任由讲师兼任,内助教4人,文学院助教兼;其余5人为组员。课外活动组6人,皆是助教、组员、办事员。

体育组8人,主任吴中俊(教授),下有讲师3人、助教2人、组员2人。总务处人员60人,内助教2人,法学院助教兼。文书组14人,组长1人,余为组员练习生。庶务组16人,组长1人讲师兼,余为组员、办事员。出纳组8人,内一主任,余为组员、办事员。校医室7人,主任1人,校医2人,护士3人,司药师1人。校警队4人。修建人员9人。内机电、机修两工程师,技术员2,余为佐理、绘图。

1947年上期,国立安徽大学共有教职员工307人,学生1100余人,除校领导四人(校、教、训、总)及校长办公室3人,共7人不计,上述文、法、理、农四院共有各类教学及辅助人员(皆助教)169人。加体育组(皆教师)8人,共为177人。而全校校办、教务、训导、总务各类行政人员共130人。除去教师兼职人员11人,再除去校医室7人,共有112人。教师和行政人员之比为1.58:1。行政人员是不多的。

整个安徽大学工作的运转,是通过10个委员会来调动各院长、系主任及主要教授的作用。减少校长的事务工作,增加科学性、透明度、合理性,发挥各教授管理学校的作用。符合精兵简政原则,节省了校长的精力。这10个委员会是:

一、修建设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其濬(理学院长)。委员有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文、法、农三院院长,校长办公室秘书、系主任代表3人,修建工程师1人,校会计室主任1人,共13人。

二、教职员宿舍管理分配委员会:主任委员胡稼胎(文学院长)。委员有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理、法、农三院院长,教授代表5人,副教授代表1人,共13人。

三、经费稽核委员会:主任委员陶因。委员有总务长、训导长、法学院长韦仲英(本人研究经济统计),另有系主任代表3人,共7人。

四、聘任委员会:主任委员方重(外语系主任、美国留学生)。委员有训导长、4个院长、3个系主任,共9人。负责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之聘任。

五、图书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乃敬(哲学系主任)。委员有系主任代表6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图书馆主任1人,共15人。

六、公费生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桂丹华(训导长)。委员有教育长、4个院长、9个系主任、1个生活指导组长、1个修建工程师、1个副教授,共18人。

七、奖学金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汤璪真(教务长)。委员5人,即训导长、3个系主任、1个教授,共6人。

八、毕业生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桂丹华(训导长)。委员有教育长、总务长、4个院长及11个系主任,共18人。

九、训育委员会(无主任委员):内有当然委员8人。即陶因、汤璪真、桂丹华、胡子穆及4个院长。另有委员10人:乃9个较大系系主任及先修班主任1人。

十、校务委员会:出席者校长、3个处长、4个院长、11个系主任、1个先修班主任、5个教授、1个副教授、1个会计室主任。共27人。列席者2人:校长室秘书、讲师1人。

安大教师每年聘任一次,阵容强大。亦有少数人在京沪一带兼课,往来奔波。

安大复校后,曾派人到湖南国立编译馆,收回原省安大托管的部分图书杂志。但湖南国立师范强调需要,以致不少图书未能收回,解放后转入武大和湖南师大。安徽也无人再要。为了保证教书需要,安大又在本省和京沪一带收买图书。到了1948年7月,学校共有图书50,115册,杂志15,312册。而仪器则缺少甚多,远不敷需要。

1946年底,安大共有学生1100余人。而“临大”转来者近200人,皆江浙沪人。青年军150人,籍贯更是散布全国。此两批皆是临时状态,不便分析学生籍贯分布。而新招一年级学生,却代表了正常情况;故只将一年级加以统计。一年级12个系共招新生362人。其中安徽籍244人,占总数67%。外省学生占32%,可见外省学生之多。其中江浙沪36人,占10%。两湖、江西27人,不足8%。其他全国各省共50余人,占15%。

临时大学是汪精卫办的,从南京转来。同学们服装漂亮,色彩缤纷,称为海派。在男女关系上比较开放。青年军是从国民党西南部军队中来,一律仍穿军装或黄茄克衫,公开组织“青年军复员学生联谊会”。而安徽学院学生则一律中山装,主要是灰蓝两色,男女同学界限分明。各类学生又皆物以类聚,集结成群;甚至二三十人一群,显得五光十色,成为安大初复校时一大景观。海派爱跳舞,舞会不断;谈恋爱,对对双双。青年军军容整肃,对跳舞表示反对,严重的甚至闹舞场。安徽学院学生则指点议论,引为笑料。

此时安大不仅学生是从五湖四海而来,连教授也是一下子从全国涌来。大家互不熟悉,相知甚少。加之多类学生初次同校接触交融,各种思想生活方式互相碰撞。不仅在外表上格格不入,内心深处也不相同。为了表示不同看法和感受,自1946年末开始,安徽大学学生间的各种“学社”、“学会”、“研究会”纷纷出现,刊物一时间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总数有60个之多。社团中大者数十人,小者十数人、数人。如“化学学会”、“历史学会”、“新光英文学会”、“农学研究会”、“书画研究会”、“日新学社”、“学刊社”、“艺文社”、“安大导报社”、“滨江旬刊社”、“滨湖学报社”、“菱湖学社”、“北新学会”、“正风壁报社”等。

各学会学社还办有刊物,都是自写、自编、自费刊印,又成为一大景观。如《学刊》、《镔江旬刊》、《唯明学报》、《安大新闻》、《情群学报》、《春潮旬刊》、《菱湖周刊》、《方园旬刊》、《北新学报》、《德威学报》、《正风壁报》等,也有三四十种。

国立安徽大学的爱国民主运动如春雷涌动。安大复校后,“临大”学生转入安大。出人意料的是,其中竟有5人为共产党员,南京地下党将其组成一个支部,书记李昭定,副书记刘玉浦。党员有尤继安、朱蒋生、蒋秉圻。安徽的安庆地委,此时虽近在安庆城外,但这一党小组与它毫无联系,而直接归南京领导。也未发现有安庆地委派来的党员学生。当时,党的指示是,不要他们活动,主要组织理论学习,搜集有关情报,团结进步学生,迎接解放。上海市委学运组也领导一些进步学生,如基群、黄真如、葛正民等。

1946年11月,党支部支持学生对膳食团的查账运动,迫使一手把持膳食团的青年军让步,改由各系选出的学生负责。这年年底,沈崇事件发生,党支部支持进步学生秘密张贴大字报,谴责美军暴行,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党支部又派党员在校内组织读书会,学习理论。1947年4月,李昭定因在怀宁简易师范组织读书会暴露身份,撤离学校。书记由刘玉浦担任。国民党特务不满意学生的进步活动,自南京尾随而来,把安大化学系倾向革命的学生冯璋(马来西亚华侨,1924年生)逮捕,活埋于安庆西门地藏庵。

5月中旬,在全国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爱国运动中,北大学生提出总罢课号召。中共华东局学运组也派人指示经济系学生基群,发动学生响应。恰逢南京“五二(惨案”消息传到安大,学生群情激奋。6月2日凌晨,基群在教学大楼贴出《反内战罢课宣言》,被同学们看到,立即响应,贴出拥护罢课大字报。罢课终于取得成功。

1948年4月,安大同学以京沪学生为榜样,要求成立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同意。但由谁组织自治会,校内展开一场竞选斗争。竞选者有三个团体,一个是学校同意的“民主竞选团”,主要成员是三青团骨干人物;一个是“公仆竞选团”,主要是青年军;第三个是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其中有进步学生的“大公竞选团”。安大支部经过研究,决定支持“大公”。“大公”提出了“无党派、无背景、无津贴”,“自由、民主、进步”,“促进校政改革,增聘知名教授,增加学校经费,充实图书资料”的竞选口号。并公开揭发“民主”、“公仆”两个竞选团的黑幕。

安大支部还组织“助选团”,以歌咏、广播、快报等形式宣传大公的竞选主张。“民主”、“公仆”两团得到学校支持,公开发行刊物、张贴标语和拉票。但大公终于得到了600多张的最多选票而胜利了。党支部为了加强对自治会的影响,派党员尤继安担任学生会秘书长。通过这次斗争,打击了校内的反动气焰,增强了同学们争取胜利的信心。

1948年秋,进步学生纪增辉因帮助工人进行罢工斗争,被选入膳食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1月,国民党派特务将纪增辉(江苏泰州人,1926年生,1946年秋由哈大转入安大经济系)逮捕,投入安庆东南长江中杀害。

1948年,学生自治会因要求聘请8位全国知名教授而和学校对立,陶因校长迫于压力而辞职。教育部改任原省立安大校长、皖赣督察使杨亮功为校长,直到1949年4月杨亮功逃往台湾,安庆解放。

1947年安大毕业中文35人,外文20人,历史20人,法律22人,政治22人,经济34人,数学20人,共173人。1948年又毕业中文38人,外文10人,历史32人,法律19人,政治41人,经济47人,数学15人,共202人。1949年又毕业中文49人,外文45人,历史41人,法律80人,政治47人,经济90人,数学15人,物理15人,共382人。这三批共毕业本科生759人,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教育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至于1946年招收的学生应在1950年毕业的共有:中文17、外文26、历史19、哲教22、法律54、政治52、经济58、数学22、物理34、化学21、农艺20、森林19,总共395人,此时只能算是肄业生。与前三年毕业生相加,共有1148人。加上1947年所招学生约400人,共培养学生约1600人,已是一支巨大的力量。至于1948年学校是否招生已经说法不一。即使招了,学生是否到校上课,是否来了又走,因淮海战役国民党已经大败,溃不成军,1949年上学期,他们肯定不再上学了,在各地各省参加革命工作了。

1949年春,解放大军兵临安庆城外。国民党教育部强令安大迁往江南,大部分学生已不再来校,全校仅存学生200余人,坚决反对迁校,组织校务维持会保护学校。校长杨亮功只身携款逃走,据说两只皮箱都被国民党军队刘汝明部抢去。4月22日,解放大军解放安庆。在校学生愿意参加工作者,即介绍到省会合肥参加工作。此时,因解放区不重视学历,不要证书,应该到1950年1951年才能毕业的学生都这样算是毕业了。

杨校长走后,校内无主,师生共推外语系主任长丰人郑启愚为校务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为1949年毕业学生颁发临时毕业证书。

1949年6月底,南京军管会派来军管小组4人,首席代表靳树鸿。7月长江大水,学校全部被淹。10月奉华东教育部令,12月5日将学校迁入芜湖赭山,合并了安徽学院,仍称安徽大学。成立安徽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有许杰、靳树鸿、刘乃敬、吴锐、吴遁生、齐坚如等12人。地质学家许杰为主任委员。

1952年初,中共安徽省委为了加强对安大的领导,任命项南、戈华、方向明、郑英年、张佐文5人组成党委会,原安徽省团委书记项南为书记。1952年9月,根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成立安徽大学院系调整委员会,由桂林栖任主任委员。从此以后调进、调出、合并、分开,在1年零5个月之内,变动了9次。

1954年2月,撤销安徽大学名称。师范部改称安徽师范学院。农学院迁合肥,改为安徽农学院。安徽大学又消失了,没有了。

1958年,安徽省委决定在省会合肥市重建一所大学,原拟命名为“合肥大学”,请毛主席题写校名。毛主席说“还是安徽大学好”,题写了“安徽大学”校名。今天的安徽大学终于在综合大学的基础上重建起来。1997年中共中央确定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1998年安徽省委决定在几年之内,拨款一亿数千万元,推进安徽大学的发展。安徽大学终于走上了辉煌发展的道路。2013年8月,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安徽大学协议。

安徽大学考研(安徽大学考研分数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