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好考的学校(考研最好考的学校有哪些)




考研最好考的学校,考研最好考的学校有哪些

钢城区实验学校

办学经验获省媒专题报道

从新建学校到“家门口最好的学校”,他只用4年

近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社报道了钢城区实验学校办学典型经验,现全文转载如下。

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西依景色怡人的艾山公园、南傍绵延西流的牟汶河,远处是巍峨起伏的泰沂山脉。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建校短短几年,学校就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家门口最好的学校”

记者日前走进这所学校,对校长陈茂军进行了专访。

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4年9月开始招收初中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生。陈茂军告诉记者,建校头几年,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由于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比较复杂,既有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子女,也有来自南部山区8个村的农村孩子,还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在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给统一教学带来了巨大困难。教学成绩上不去,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学校面临巨大压力。

变革课堂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学校领导班子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学校普遍班额较大、师生比严重不足,教师工作量存在超额现象。教师无法精心全面地关注和辅导每名学生,造成课堂上每个班都有十几名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听课效率低。学生上课纯属是熬时间,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是兴趣,而是痛苦和麻木。

“我们认识到,若不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关注这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是失败的,我们的教师就是失败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陈茂军告诉记者。

学校近几年提出“纯真、至善、尽美”的办学理念,践行“拉起每一个孩子的手,不让一名学生掉队,赢在中下游”的办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方面,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推行“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对话式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取得成效。

2021年5月,学校部分中层干部及级部主任20人,在陈茂军的带领下,赴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考察学习。学习归来,学校趁热打铁,马不停蹄地贯彻落实新的教育模式。在学校和教师层面,圣卓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会、“自主管理、合作学习”实施方案制定研讨会、“典型题目记录本”设计研讨会等一系列会议相继召开,教学改革框架初步定型。在学生层面,至善学生小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动员会、教师经验交流会依次召开……师生们做好了迎接新模式的思想准备。

为了更好地推行“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班级管理模式,学校首先从文明礼仪入手,从平时习惯抓起,提出建设“轻语慢行、文明有礼”新校园。落实“班主任守班制”和“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全面推行“班主任守班制”,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关注。班主任和辅导员对每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情况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随着改革的推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悄然发生改变,符合各班实际的“自主管理”方案也更加完善,学生们成了学校与班级的“管理者”,主人翁意识的增强让他们更加爱护学校与班级。班主任王孝雷在班级使用《学生成长日志》,并把它与“全员育人导师制”结合,为每名学生都配置一名任课教师作为成长导师。导师每周引导学生进行规划,周末对学生进行点评总结,以督促学生快速成长。学生也由弱到强,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整个校园“自主管理、互帮互助”“课堂积极、善思乐学”“轻语慢行、文明有礼”蔚然成风。

同时,学校出台班级精细化管理“六比六赛”(比学习,赛成绩;比卫生,赛整洁;比纪律,赛秩序;比文明,赛礼貌;比活动,赛组织;比诚信,赛品德)活动方案,引导各班营造“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跑操有激情、就餐有规律、卫生有档次、活动有特色”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会议无喧哗、休息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的“六有六无”管理目标。如今,学生上放学、上操、到各功能室上课都能做到自觉有序排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校还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展示、评比活动,努力塑造“笃行达雅、知行合一、善思博学”的“至善学生”,精心打造“明德致远、止于至善”的“至善班级”,在全校蔚然成风。

学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满爱与包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加有尊严,让校园变得更加有生命力,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温度。小学班主任张子璇依托《至善德育“六比六赛”班级管理活动方案》制定了本班的《小组管理细则》,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组内自主实行每日“微评价”,周末“小评价”、月末“大评价”,采用积分制将小组整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奖励方式符合学生兴趣,具有激励性。包括微笑、口头表扬、持久而热烈鼓掌、填报喜单等一般鼓励,座位优先选择权、课外阅读放宽权、“小老师”授课权、适当娱乐休闲权等特殊权利激励等。一系列奖励措施帮助学生完成了良好小组自主管理行为的内化。

“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课程评价要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陈茂军说,学校的基础性课程评价增设了学生自主过关类评价,增加了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能力评定的比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作品的综合评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评价体系改变了只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尝试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个体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安排、笔记(知识结构的整理)、作业、讨论学习计划的执行和调控等内容。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三类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重点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终结性考核上。在综合评价中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权重,以强化过程管理。同时,完善学生成长日志,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在变革之中有了新的成长。以“尊重、唤醒、激励生命”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绿色生态、和谐有序、情智相生”的生态至善课堂,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最先发生改变的是班级课桌的摆放形式,由传统的“秧田式”排列变成了便于学生小组交流的“田”字排列;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名学生按照任务分工担任小组长,既管理其他同学,也管理自己。张应豹担任班主任的“勇进一班”根据初一学生“自主习惯差、可塑性强”等特点,把学校推进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变革与本班原有的“师徒管理制度”进行创造性结合。小组座次由并排而坐到对面围坐;组员通过民主投票,选出适合管理的六个角色,保证组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学生们共同商议组名、组约、目标与口号,统一思想,明确行动思路,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具有特色的班级制度。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备课方式、教学行为、教育科研等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如今的课堂上,教师们放下了架子,走下讲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发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建立了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说。上课时,学生可以上台当“老师”;不解时才向老师请教、求助;必要时,老师给予启发、引导、点拨。

小组合作方式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课堂充满了活力与思辨。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组内得到锻炼,他们在课上讨论、思考、表达,回答问题的声音慢慢变大了,说话完整了,不再胆怯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他们开始主动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自学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使每名学生进一步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主体地位被肯定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转变了,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提高了,而这些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党建引领,锻铸干事创业铁军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即使校长本事再大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陈茂军说:“要想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发挥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党员干部带头,讲团结、讲奉献、讲合作,群众才有劲头,工作才能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近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建引领学校新发展,行动适应教育新常态”的工作新理念,按照“围绕师德师风抓党建,围绕教育质量抓党建,围绕学校发展抓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示范”为党建模式,以“学习提升、精细化管理”为指导,深入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形成合力助力党建引领学校发展新格局。开展了以“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为主题的党员示范岗创建系列活动。办公区域设置“党员示范岗”,学校门口设置“党员先锋岗”,倡议全体党员教师发挥“六表率”作用(政治学习做表率,业务学习做表率,岗位管理做表率,师德师风做表率,教育教学做表率,爱岗敬业做表率),做好“一带三讲”(党员干部带头,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

如今,一支由党员带动成立的200余名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每天活跃在校园里,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志愿服务队成员带着鲜明的标识,分时段按时上岗,维持上放学路队及课间的纪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督促学生戴好口罩、查验入校人员健康码、场所码。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推行级部负责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督查小组,实行“日巡查”“走动式”管理,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每个级部由专门的领导负责分管,及时了解各级部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协同级部主任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疑难问题,使落实常规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保证教学高效实施。

为调动每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重大决策都通过支委扩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建章立制,公平公正对待每名教师。强化学校管理,使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干部职工舒心、满意。在学校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监督,事事有评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每个功能室、每项业务、每项工作都有专人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学校修订了教师评价方案,进一步树立“进步就是好老师,进步就是好学生”的理念,加大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权重,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理顺和完善了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规定和流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让学校管理向制度化方向转变,实现“事事有制度、时时有制度”,让制度管理扎根人心,再向文化管理迈进。

倾听教师心声,为教师排忧解难。2019年以来,每学期开学初,党员干部都会走进办公室,了解教师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一一解决。此举已成常态。为了提高师生中午的就餐质量,学校多次与食堂交涉。从菜品、卫生、口感上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让师生们花最少的钱,不仅吃饱,而且吃好。同时,学校还邀请家委会成员到食堂监督。每天,两名家长来学校食堂值班,对每天的饭菜提出要求,争取最大限度进行改善。学校教师人数较多,原先在微信群里下通知,很多教师因上课看不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克服资金紧张问题,为每个办公室安装上电话。同时,学校还为办公室购置了窗帘、风扇、作业橱、门牌号等,为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提供最好的服务。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并及时组织培训教师回来后的“二级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回校后上示范课、作汇报等形式,帮助更多教师开阔教育视野,接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就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系统规划,成立各级名师、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示范带徒的“影子培养”模式,并通过至善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工作先进个人、课堂教学改革标兵等评选,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共同提高业务水平。责任教师从教学常规到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对学友进行指导。师父上一节示范课,徒弟上一节汇报课。同时,学校还加大听课、评课、磨课力度。在师徒成长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新教师迅速成长。

开展读书沙龙,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发青年教师的教育热情,学校教科室分级部每月组织教师召开“读教育经典•促教师发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没有课的党员干部要参加,校长、分管副校长也要参加。自开展读书沙龙以来,教师们先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上、下)》《爱心与教育》《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班级管理》《读懂孩子的心》《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等书籍,并举行读书交流会,进一步加深认识,丰富内涵。

学校现有教职工223名,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110人,二级教师78人,三级教师3人。近年来,先后有18名教师获省级优质课一、二等奖,32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一、二等奖;1名教师获部级一师一优课,9名教师获省级一师一优课,29名教师获市级一师一优课;26人获评市级教育教学先进个人,58人荣获园丁奖,4人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称号。

个性化课程打造,让每个孩子绽放精彩

“这棵卷心菜好大呀!”“老师、老师,我一下子就收了12个马铃薯,比他们收的都多……”夏至刚过,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行知园”里,初二年级学生正在上劳动教育课。学生们一边挥汗如雨地采摘蔬菜,一边兴高采烈地炫耀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2021年冬天,学校将校园西北角近一亩的闲置场地整修为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之命名为“行知园”。作为践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构建师生“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场景。学校配备了专职劳动课程教师,聘请高级农艺师指导,精心编写劳动实践校本教材,通过整地、栽种、采摘等真实的劳动体验,让每名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出力流汗,亲历劳动过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里的行知园”、“文明岗志愿服务”、“幸福劳动巢”家务劳动等品牌课程,研发校本劳动教材《二十四节气里的行知园》《青青园中葵》,探索实施“三维+”劳动素养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行•知”劳动实践育人体系,总结提炼形成劳动教育“三养四会”目标和途径。“三养”作为基础性目标,包括培养劳动观念与情感,储养劳动知识和技能,涵养劳动习惯与品质,直指劳动素养的根基提升。“四会”作为生长性目标,“五育”融合,着力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担当”“会创新”的至善少年。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让劳动教育“硬指标”转化为学生成长“真素养”。

陈茂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集思广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基础,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通过不断教研,学校梳理出多元的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个性化课程+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指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学校每学期、每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强化课堂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性课程是对书本外、学校外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延伸与提升。学校的拓展性课程主要有“趣学英语”课程和“足球U7”课程。

“趣学英语”课程。2019年,学校小学英语组尝试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将活泼生动的游戏、快乐美妙的儿歌、原汁原味的英语绘本和丰富多彩的手工等融入少儿英语学习中。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的过程中,体验沉浸式英语学习模式。唯有“趣学英语”,才能“去学英语”,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足球U7”课程。足球课程组先后组建了实验学校足球队,组建的实验足球队由U6-U9四个梯队组成。低年级组主要以足球游戏和简单的组合训练为主;高年级组主要以足球技战术训练为主。每天下午延时服务时间,各个梯队由专门的带队教师组织训练。

个性化课程是学校利用校园环境自主研发开设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身边事物进行探索学习的能力。课程开发注重课程中的生本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努力让每名学生绽放精彩。学校在原有的文明礼仪、趣味实验、趣味数学、创客课程、节日课程、微电影绘本课程、志愿者课程、远足课程、研学课程、生命成长课程、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类课程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教体局提出的“四泉”行动,在开发了足球课程、书法课程、阅读课程、论语课程、武术课程、劳动课程等20余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小学部继续以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三点一线”开发了“青青园中葵”等多元课程,并着力打造了小学“青青园中葵”植物课程展室,让祖国大江南北的植物特征更具有文化色彩。初中以“红色大汶河”“绿色大汶河”“静美大汶河”“行走大汶河”四大版块组成了多学科渗透的“至善汶水源”课程,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三点一线”多元课程,即“三点主题、一线情怀”,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三点主题”为低年级通过“青青园中葵”、一年级幼小衔接适应性等课程让学生们认识校园,喜欢校园,突出“爱校”主题;中年级通过“食育”“每日演讲”等课程突出“爱家”主题;中高年级以传统文化课程为路径突出“爱国”主题。最后串成“家国情怀”一线,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青青园中葵”课程。本课程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的角角落落,观察每棵树的身姿、每朵花的色彩、每片叶子的形状。让学生在“认知、品鉴、养护、制作”的过程中,沉浸在校园植物海洋里,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细致耐心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食育”课程。从食物、农耕、自然、身体和厨房等五个维度,让学生既了解食物本身,又了解与食物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而勤学古文”课程。小学阶段让学生接触小古文这种浅显、短小、有趣的文言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而且可以让学生吸收古代的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课程坚持“兴趣第一、内容简单、思想积极”三个原则,教师在经典文言文中选取合适的文言文,和学生一起学习、欣赏。同时,在小古文校本课程中,不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尝试各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不过度强调学习成果。其目的是拓展语文教材学习的外延,扩大学生阅读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夯实其人文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日演讲”课程。即“清晨一分钟演讲”课程。班主任在早上第一节课开课前给学生提供时间,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轮流上台讲演,可以每天一到两人。要求他们态度大方,表情自然,用洪亮的声音完整、清楚地给同学们讲一件事,可以从平常小事中发现哲理,也可以谈风土人情、谈社会、谈理想、谈志趣、讲故事、说笑话以及地名、成语故事的来源等。通过每日的演讲、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业余生活。

还有“午写”课程、“快乐阅读”课程等。

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上,学校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全面发展向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转变。在既有的“三好学生奖”“进步奖”基础上增设“才艺之星奖”“活动能手奖”等奖项,真正做到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美育教学水平,学校在校园内精心打造了钢城区教育系统最大的美术展厅。厅内展览师生们的优秀绘画、书法作品200多幅,形式丰富多样。学校开设了书法、国画、连环画、创意儿童画、沙画、素描、水粉基础课等6个美术社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选择社团课程。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学校主张轻技法重想象,主要为他们开设了“创意儿童画”。通过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进行绘画创作,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小学三到五年级及初中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书法、国画、连环画、沙画等课程。通过学习书法、国画,使学生感受中国书法和国画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体会国画“缘物寄情”的审美意蕴,陶冶其情操。连环画让学生感受到了钢笔线条的魅力,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用画笔记录生活的兴趣。学生在疫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这些作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医务工作者们无私的奉献,明确了偶像和英雄对社会的影响。为初中八至九年级的学生重点开设素描水粉等基础课程。高年级学生对绘画的技法有了较高的掌握能力,对形体、光、物体的质感、环境的空间、色彩的冷暖都有了较高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学生创作出了精彩的素描、水粉作品。

为了切实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构建了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的活动模式。此举满足了学生运动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社团教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活动模式坚持“以兴趣为主,以兴趣为纽带,以兴趣为起点,以兴趣为终点,以兴趣为标准”的原则,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活动课程,学生打破年级界限,依照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社团。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学校近几年的工作赢得广泛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被评为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济南市教育系统先锋单位、济南市党建先锋榜样党支部、济南市教体系统党建示范校、济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安全会员单位;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星级食堂学校、山东省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基地、山东省绿色校园、山东省网络素养基地、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济南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四星级平安校园、市级文明校园、济南市教育系统安全先进单位等。陈茂军说:“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立德树人,永远在路上!”

人物名片

陈茂军,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10月参加工作;2006年8月,任济南市钢城区里辛一中校长;2012年8月,任里辛教办主任;2019年2月至今,任钢城区实验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曾荣获市优秀教师、市十佳校长、市师德先进个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出彩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他带领钢城区实验学校在短短4年时间里,获得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济南市教育系统先锋单位、济南市党建先锋榜样党支部、济南市教体系统党建示范校、济南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星级食堂学校、山东省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基地、山东省绿色校园、山东省网络素养基地等荣誉称号。

本文为转发。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2023年7月10日 第7版 版名:人物风采

作者:本报记者 魏学成 隗鹏 胡怀旭 通讯员 张连臣

原标题:一所新建学校的崛起之路——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校长陈茂军访谈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评论区分享!

因相关政策限制,暂时无法开通文末评论

因此使用小程序为市民提供交流窗口,如带来不便请见谅!

小提示

在钢城,一个公众号就是零距离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 “钢城零距离” 公众号

回复【机场】了解 钢城到济南机场公交线路!

交一个工作生活的帮手,开一扇了解钢城的窗口,多一条爱上钢城的理由,关注 “钢城零距离”,33 万钢城人都爱看。♥

还可以在抖音APP搜索“钢城零距离”关注我们哦~

钢城资讯

编辑:亓英豪

来源:山东教育报等

长按识别加入钢城拉呱群

钢城零距离广告业务:vip1298(微信)

考研最好考的学校(考研最好考的学校有哪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