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商学院考研率高吗(河南十大垃圾民办二本)




郑州工商学院考研率高吗,河南十大垃圾民办二本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9月27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欧校友会重庆分会协办的第八届“中欧思创会”重庆站成功举行,论坛聚焦“把握时代动力,重塑企业增长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中欧创业管理教授、中欧创业营课程主任龚焱,中欧校友,及重庆政商学界嘉宾代表近4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教授、中欧创业营课程主任龚焱

龚焱教授以“时代动力与明天思维”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龚焱教授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战略学博士,在精益创业方法论等领域有深刻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战略转型,精益创业与商业模式创新。

龚焱教授指出,市场终端的表现由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战略行为两个指标决定,而影响这两个指标的终极变量是认知。随后,他提出了“认知隧道效应”,指出人都受到过去既往的背景和经历的制约,这会带来三个挑战:第一,当面临剧烈的行业或产业变局时,经验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第二,变局时期往往需要学习力和遗忘力共存;第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单纯对标行业头部选手没有太大意义,而是需要是重新定义。

最近几年,国际局势变化莫测,黑天鹅事件不断,对企业家的认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可谓瞻前一片迷茫,顾后无所依靠。

对此,龚教授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下中国市场的3个典型特征:范式革命速度快、参与选手更加多样化和往往伴随着的价格战。龚焱教授将这种中国式范式革命命名为“割喉式竞争”。

“割喉式竞争”环境下,企业争夺的不是谁能“赢”,而是互相给对方脖子割一刀,拼的是谁能活着被“送到医院”。这种割喉式竞争对个体来说非常痛苦,都拼命用价格战拼活着的能力,但对行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它能够加快净化。


▌活动现场

基于割喉式竞争的现况,《商界》记者专访了龚焱教授,从企业家如何应对变革、企业如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记者:割喉式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家们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龚焱:我觉得国内的创始人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他们对风险和机遇的判断永远是偏机遇和机会驱动,这和公司的体量无关,有可能企业已经很大了,但他永远会非常的机会驱动,就是不愿意错过任何一场机会的盛宴。

中国创始人自我学习跟自我迭代的能力非常突出。像中欧创业营这样的品类,国外市场是很少见到的。而在国内,我们所熟悉的类似的创业平台就有很多。创业营这类商学院产品本质上是创始人之间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换句话说,我们国内的企业创始人总体上是非常爱学习的,他们自我迭代能力,持续学习能力非常强,不太容易满足于某一个阶段的成功。

记者:这是中国企业家的优点,那他们的最大缺点是什么?

龚焱:所谓盈亏同源,优点肯定就是缺点,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当你某一个特质走到极限,它就很容易被反噬。

比如中国很多创始人很喜欢“All in”,不愿意错过任何机会。比如,看到AI风口来了,一定会赶着上车。但其实有可能那个所谓的的风口根本不是属于你的战场,反而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挫败你的场景。

“热爱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极度追求所谓的进化和迭代,那有可能对原有的商业模型的理解、优化,包括规模化上下的功夫不够,进而演化为热衷于追逐新的东西,而导致原有的产品做不到位,所以这是拥有两面性的。

当然,我对国内的企业家仍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下一个阶段,相信在国内市场中定会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选手,他们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模型,而不会只再是简单的对于成熟市场商业模式的复制。

记者:随着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重新洗牌,国内经济增速减慢,科技革新速度变快,多数中国企业、客户需求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新时代大环境的变化,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龚焱:面对国内的割喉式竞争,每个企业都是承受者,我们很难通过简单的经典战略理论去找寻一个所谓的蓝海。

如果某个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就要转向一个没有竞争的蓝海。我个人认为这种思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能找到蓝海,往往是假象,真正的市场机会一定是基于大家的共识。

为什么汽车行业正在成为所谓的割喉式竞争的最大竞赛场?因为这里面有它的底层逻辑——里面的机会足够大,而且这个里面在整个产业链条里,各个细分环节必然会诞生很多的巨头,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如果你不参与这个竞争,去寻找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地方去玩,那很有可能那个地方还远远没有到有市场机会或者商业机会。

在割喉式竞争的逻辑里,它的核心逻辑最终还是“剩者为王”,大家PK的还是常规商业竞争要素:即能不能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把控成本;或者说企业能不能用一个优于对手的方式,让消费者乐于埋单。

在一些新思维的突破上,我认为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还应该积极去探索国际化的方向,对某一部分企业来说,国际化这条路这有可能是下一个破局点。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其实已经走到了这一点:利用国际化的利润补贴国内割喉式竞争。

记者:请您分享一个中欧课堂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它是如何避免被“割喉”的。

龚焱:中欧创业营校友企业中有一家名叫擎朗智能的企业。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商用服务场景提供智慧无人配送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擎朗智能生产的机器人主要覆盖餐饮、医疗、酒店、场馆、商务办公、社区养老、机场等场景。

以餐饮领域为例,中国餐饮企业标准化程度偏低,主体规模各异,业务流程差异化较高,意味着在餐饮市场中,传统机器人的一次性销售模式很难适用。为了降低下游客户使用门槛,让机器人更好地融入商户的日常业务流程中,提升机器人的服务效率,由此深度绑定客户,提升复购率,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擎朗智能采取RaaS商业模式 (Robot as a service,机器人即服务)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租赁机器人和订购所需的服务,而非一次性买断。这种方式不仅缓解了商户招工难的燃眉之急,而且“算得过账”,有效降低了下游客户的使用门槛,让曾经支付不起机器人费用的中小餐厅也能享受到人机协作创造的价值。

目前,在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向驱动下,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

中国智能强大的落地能力,规模庞大和种类丰富的应用市场,共同促进了需求、产品、技术的不断深入融合,已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最为领先的市场之一,服务机器人在很多产品技术上实现了与国外的“并跑”甚至“领跑”。与此同时,国内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聚集了众多技术成熟的企业,已然是红海一片。

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擎朗智能的布局思路也发生了变化。凭借稳定可靠的产品、丰富的项目经验以及高效优质的售后服务,擎朗智能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之路,成为众多全球知名品牌的选择,产品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日本软银、韩国现代、沙特阿美等知名企业也宣布与擎朗智能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商用服务机器人深入全球各行各业,惠及更多用户海外市场。擎朗海外业务开始取得爆发式增长。

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讲,现在出海是个不错的时间节点。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软件服务,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放眼整个国际市场,这些领域国内的企业都有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非要跟人比“割喉”而不是走到更大的市场中,去一展身手呢?

如今,擎朗智能产品覆盖众多服务场景,成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记者:以重庆为例,这里有许多传统制造类企业,对于这类企业该如何突破发展困局,撬动竞争格局,于变局中开拓新局?

龚焱:大家口中的突破产品线,其实是表象,真正的突破是人才和思维。

范式革命的步伐越来越快,不光是电动车,很多行业可能今天舒服,明天就会面临范式革命的冲击。有位重庆校友企业,给我留下特别深印象。

他们企业之前有一个很大的业务板块是做运钞车的,一直发展平稳。时过境迁,他们现在面临一个问题: 几乎没人使用现金交易了,这对于一家企业或者企业家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很难提前预知和难规划的挑战。面对现实的冲击,如果不转型,你的主营业务将失去生命力。

所以,我一直强调,技术、产品的变化都不够,人才和思维才是核心。如果没有人才的升级和总体思维上的迭代,当然这期间还包括了相关机制的配合,而只是去寻找一些新的产品、新的产业机会,往往很难一直跟上时代的趋势。

结语

这与龚焱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了“认知隧道效应”的概念相互呼应。他指出,人都会受到过去的背景和经历的制约。他建议,想要突破这种“认知隧道效应”,一方面要掌握时代动力,理解每一波技术变革或范式革命背后的核心逻辑框架和底层思维;另一方面要有明天思维,站在终局思维的角度来回望今天的竞争格局,决定战略资源的投放重点。

当企业站在未来回望今天的竞争格局,突破历史数据和当前战略的约束,用高度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方式重构下一步行动路径,唯有这样,企业才能冲破大变局乘势而上,重塑未来发展新格局。

本文作者:赵春雨

原创来源:锐公司(ID:shangjiezz)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郑州工商学院考研率高吗(河南十大垃圾民办二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