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人大考研真题哪里买,考研专业课真题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人大考研真题哪里买这个问题,考研专业课真题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3.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

考研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人本科就读于帝都某985大学工科专业,大三的时候开始辅修工商管理双学位并顺利结业。个人对于工科专业兴趣不足不想深造所以最初并没有打算考研,大三的时候和家里人一起考虑了一下帝都的竞争压力和就业现状最终决定还是提升一下学历。

在写择校之前想说一下要不要考研的问题,这种东西还是不要人云亦云的好,本科的学历、成绩状况、自身的能力以及机遇都很有影响,不是学历越高就一定越好的,对于每个人来讲,做决定之前仔细考虑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是关键,否则考研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人在找工作在实习又羡慕起来的,那真的不行,心理建设还是要搞好。

我本人是打算毕业后至少要在北京或者其它一线城市发展的,那这样的地方确实还是人才济济的,而且我本科的专业我也掌握的不是很深入也不喜欢,本科毕业估计就不会从事相关专业了,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那就借着这个台阶再去考个别的研究生,以后或许也不会完全用不上。

最主要的是我高三就想考人大,非常想,以至于我大三决定考研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得再试一次。家里人一开始不是很赞同我换专业,说实话我本科专业前景真的不错,但我还是比较倔强,女生在自己不喜欢的工科领域想搞点成就出来并不是光凭专业强就行的,还有就是我就是挺想做个HR的。

而且我学双学位,工商管理,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是没有,我算是跨半个专业。大部分人只要自己考虑清楚,自己能说服自己,那基本家里人都不会一直反对。我的朋友里还有北大医学院目前在备考清华美院的呢,我是支持她的,但路都是自己选的,自己接受结果就好。

跨专业的问题我说完了,跨专业不容易,还是要自己考虑清楚,给自己足够的动力,别外跨到一半不敢跨了跨不动了,那就掉坑里了。

择校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比我的本科学校好,在北京,有我想要的专业,其实就只有清北人,而且我喜欢人大喜欢的不得了(比心),我没啥可犹豫的。对于学弟学妹来讲,跨校需谨慎,看官网,问曾经跨过的人,总的来说就是收集报录比、专业课难度、复试淘汰率等情况,虽然说我就是想去人大,但这些东西我都看过,再喜欢我也不能浪费青春不是。

人大这面报录比在官网可查,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我有高中同学在人大,他给我介绍了一个本硕都是劳人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姐,姐姐人非常好,我一直和她保持的联系,主要就是问一些专业课学习方法、考试情况、复试情况、研究生情况什么的。(有定下来考人大劳人院的可以联系我,我喜欢学弟学妹,嘻嘻)劳人院的就业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就业问题还是不用担心的,但是还是要好好学,哪个专业都是。

人大劳人院有人管、劳关、劳经、社保四个专业。首先,人管这个专业是考数学的,不想考数学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劳人院的劳关和社保。

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考研科目如下,数学三(比数学一简单一些)、政治、英语一、803劳动科学综合。公共课就不多说了,主要就是专业课803劳动科学综合。

这一个专业课是由以下几个选项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还有社会保障。首先,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选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另一个随意,其它专业类似。至于选哪个,看自己。一般来说对经济学有了解的,逻辑思维比较强的,想背诵少一点的(相对少,不是没有)就去选择劳动经济,人管+劳经的选择貌似比较热门。

反之,选别的。但这只是大体的建议,最终还是看哪个顺眼,如果真的和我一样什么都没接触过,那就都买回来先看一看,看哪个更合胃口,哪个更能理解,而不是听别人说哪个更简单,老师不偏心,几个专业在同一年的难度是一样的。

比如我,作为一个工科生其实应该是会选人管+劳经的,不过我就是看劳关我更能理解的好一点了,我就选人管+劳关了,结果也非常不错,我甚至觉得我考试的时候劳关比人管答的顺利。所以,说一千道一万,选合适的就好了。

参考书目的话,人力资源管理是彭剑锋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新的一版是红色,封面HRM三个大字母那个。有很多人还推荐了这个系列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两本书,但事实上我没看,因为我跨专业,一本书我已经很吃力了,我还是想把基础搞好,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不是不能看别的书,但是一定先把主力书理解好了再去看别的。劳动关系学是常凯教授的劳动关系学,这书的确有年头了,但是还是主力书,在背好了主力书的前提下还可以参考一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但是,我还是没看,不过我看过学姐总结的后一本书上一些比较重要的补充问题,这个的补充问题就有点多了,毕竟主力书确实有点久远。

803科目今年的题目非常简单,我说简单是因为今年的题出的都很基础,书中基本都有答案,没有答案的劳关论述题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劳动关系发展历程的题,至于人力,书本基础加往年真题。最后结果出来,意料之中的大家分数都很高,说明大家都是基础扎实的。

803我看过往年真题,每年都是从基础知识出发去回答问题,没有哪个问题是真的要求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都会落回某几个点上,所以两本主力书是重中之重,学姐也是这么告诉我的,在背好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具体后面说。

为什么是浅谈,因为我公共课就没有一科是我满意的,真没有。但我真的复习的很认真,所以我的意见给大家仅供参考,然后我先检讨一下自己,给各位避雷。

数学:我……我真的太惭愧了,我本身数学考科三是奔着140分去的,今年科三讲道理并没有科一那么变态,然后我还只考了115分,两个原因,虽然我数学复习了很久,但是我整个人复习数学的重点放在了前面,后期总在背政治和专业课。

数学真题模拟的时候看着科三好简单就放松了,结果今年稍微加了点难度,我前面感觉不太好,后面就慌了,考试的时候有半个小时我真的是冷汗都出来了,始终在抠一道我不会的题,事实上我要是放过那道题数学分会好看很多,另外我的计算准确率真的是太差了,答题也太心急,所以各位,练数学要仔细,考数学要拿得起放得下。

尽管考的不好,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有经验可谈的。我在4月份开始复习的时候就首先开了数学,数学概率论、线代、微积分,其实要复习的内容很多,但拆开来有计划的来并不难。我个人建议还是一块一块的来,这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有逻辑的。至于先看哪个,好像说什么的都有,我觉得高数里面有更多的工具性的知识我后面会用到,所以我就先看的高数.

最后看的概率论。学的时候首先是一章一章的来,务必基础知识夯实,知识点都要会,基础不好的朋友买分册的那种书先看知识点,然后用例题去理解知识点,最后用习题去巩固知识点,最后一步不可省略,完全合上书去做出来一道题的价值大过看十道题的详解,以及如果真的想做题,那就别一边开着答案一边做,这绝对是个陋习。

我在复习的阶段数学是做了笔记的,我个人的习惯是把每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和公式都写下来,不会很多,然后重点是题型,每一个题型我都会挑一道题写出来,然后自己在笔记上再做一遍,把涉及到的知识点或者易错点标记出来,后期不断地补充和复习,对于很重要的或者不会的题型把发现的类似的题型标注上在哪本册哪一页,这样复习的时候我一个题型可以一下子看很多题,以至于最后我的数学笔记除了黑色至少有五种颜色。

在做完单章的复习之后就是总体的再过一遍,然后就开启下一个部分,我不建议在没有复习完所有内容的时候去碰一整套的真题,真题是很综合性的,实在没必要。在复习完所有内容之后是看哪一部分还不太行,就去做一下分块的练习,什么几千题几百题的,这种练习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拔高一些,但也会比之前学的时候更系统了,但是与此同时要进二轮复习,拿着自己的笔记和错题从头到尾的去回顾,然后是三轮,四轮……只要自己还有时间就别放弃复习。

在后期觉得可以了就可以去做真题和模拟题,什么时候开始取决于你的复习安排和进度,真题不能图快,稳扎稳打,做一套题那就要仔细地算每一个简单的题才不会在考场失了手感。最后想要冲刺高分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更难一点的题,但是不能本末倒置。

此外,虽然分数分布不是平均的但是没有哪一科的哪一个部分是可以放弃的,不会就学,就问,不能彻底放弃某一类型的题!

政治:政治不用开始的太早,我七月份开始的吧,8月也完全可以的,但再晚了对工科生可能不太好。这个就大家都用的肖大大就行,从头跟到尾。首先是精讲精练配套1000题,主要这个阶段是消化知识点,有一个政治的框架,不用背,能把选择做的差不多已经很好了。

然后看完了就再看一遍,这本书没有基础的话看一遍就和没看是一样的,至少得看两三遍才可以,速度自然是越来越快的,看的时候跟着看1000的错题。然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买政治别的书做做选择,重点还是通过选择记知识点,别太在乎对错。

之后就是看10月到11月的时候一定要开始背考点预测了,最后阶段肖四肖八的主观题要背,它真的很厉害,再就是政治每年的时事都会融入到选择题的各种地方去,所以时事那本书我还是觉得需要多看看。主观题就是,先把考到的点找好,然后开始建立框架,然后开始塞东西,前两步是很重要的。

英语:英语单词是要背的,如果开始的比较早基础也不是很差,比如四月,那就先背单词就行,每天都要背,给自己一个计划,如果基础比较差的人可以同时看一看语法和长难句分析。英语和数学不一样,直接上手做真题是没问题的,先是阅读,一开始错多少都无所谓,重点在于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思维还有出题的点,最开始可能会在长难句上卡住,读多了就好了。

可以每周翻译几篇真题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每一篇都整篇翻译,找有价值的段落和篇章。对于每道题无论对错都需要看真题解析,看选项错在哪里对在哪里,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黄皮书我觉得已经足够了)时间长就有感觉了。

先弄懂了阅读,接下来完型和新题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作文最晚11月也要开始了,首先是学一些标准的格式,然后对每个类型都要掌握一些范文,积累好的句式,优秀的表达是通用的,之后就一定要自己去仿写来巩固这种记忆,只背是不推荐的。

我是跨考的学生,专业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我复习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对于非跨考的学生就仅供参考了。我从四月份复习以来专业课一直都没放下过,我的专业课是4—6月份看了两遍书,第一遍看,整理思维导图,第二遍做笔记,两遍下来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内容了,不理解的话背诵就是无用的。

之所以看这么久,其一是跨专业,其二是我那段

时间还在期末复习,并不是整天都在复习考研。然后七月份开始背诵,第一轮背诵我是7、8两个月完成的,背的速度一般吧,每天都是按计划完成的。然后第二轮就是用了一个半月(其实可以更快,但是我中间有个实习),第三轮是一个月,第四轮第五轮的时候就夹杂了补充知识/真题以及时事,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一共背了五轮,之所以时间缩减的这么整齐就是因为我每天都是按计划进行,每一个周期背诵的页数都会上升,背诵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基本就是一天在楼梯间站5—6个小时背专业课,但是对我来说是有必要的,跨专业的考生不搞好基础是不行的,最后基本就是做到拿到题目马上就可以有知识点的提要,我就可以下笔去写而不必在些哪一个知识点上陷入沉思,答题时间是很紧的,论述题可以有时间组织一下,但能从书上找到的题落笔就要又快又准。

背题我都没有在逐字的背,理解意思,熟知框架,内容上记住要点,再去填充,这样是比较有效率的。一开始记忆的时候也要首先背出来框架,有几个要点,再开始背内容,否则知识点一多有些时候容易乱掉,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

虽然这是偏文的专业课,但我觉得用一下理科的逻辑思维没有什么不好,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有条理有逻辑的,都是先有骨架再有肉体的,这样老师看起来也清晰。

总的来讲,我从四月份开始复习,暑假之前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充裕,所以只开始了数学的微积分部分、英语的单词还有专业课看书。7、8月比较宝贵,这一阶段我重点给了专业课第一轮背诵,完成了数学的一轮和二轮的一半,英语的阅读也渐入佳境

政治看了知识点精讲精练(政治不好的同学第一遍建议跟视频,理解上有帮助)。

开学后我有三周的金工实习,那段时间我的进度是比较缓慢的,但是也是尽力完成了二轮数学和政治的精讲精练。之后是大四上学期,我大四上本专业加双学位一周一共十一节课,所以不要纠结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应该不会有人课更多了,既然决定考研,其它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做一下取舍吧。

我大四之前的进度相对算是快的,我知道自己大四会被挤掉一些时间,所以计划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10月份开始我的数学就是在不断地做真题、错题、不熟练的模块中度过,英语也是在巩固真题,但是我作文开始太晚了,给各位一个建议,别小瞧作文。

政治10月的时候也已经完成了2遍了,专业课我从最开始就已经计划好看每天看多少页,暑假回家耽误了10天其余都是按计划完成。但是到十月有几天我觉得自己有一些疲倦了,这是考研开始看的比较狠进度比较快的人容易遇到的问题,稍微休息几天出去逛个公园看个电影我觉得没问题,透支自己我并不推荐,但是就算缓冲的时间也要有缓冲的计划,不可以好几天都不学习。

但是11月开始就要看住了自己,这个阶段有很多任务都是新的,都不能提前做,比如时政、比如政治背诵、英语作文、比如专业课模拟和时事,这些都是必须在考研前一段时间完成的,所以11月中旬之前该完成的一定要完成,拖到最后会挤压掉不该挤压的时间。

那些打不垮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如果您读到这里,那就祝您2023能如愿以偿,未来前程似锦。在此感谢所有对我说过加油的人。

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先自报家门:我本科是山东某双非院校,学习的广播电视编导。2019年考研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初试分数396分。整个过程折腾又坎坷,期间有自己曾经的不坚定,也有周围不解的声音,现在的我已在当初梦寐以求的人大新闻学院度过了半年的时光,遇到了太好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们,倍感珍惜和感恩,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包括备考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踩过的雷,希望对同样心怀新闻梦的你们有所帮助!

一、关于择校与专业:我知道,选择人大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太多的tittle加在这所学校上,它好像闪着金光,又好像遥不可及。我在朋友的鼓励下决定试一试,当时想的是,大不了后期再换,但我知道我不会换了。尽管如此,9月之前我依然不太敢告诉大家我的目标院校。举我的例子只是想说,不要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先畏惧,不排斥潜在的可能性,也不拒绝其他选择。考研是很长的路,不要总纠结第一步,反正新传哪里都卷,考谁不是考呢?有些我们能够自己做选择的时刻,错过也许真的不会再有了。

如果你还在犹豫,以下是我的建议:前期可以多了解一些院校情况,包括学制、地域、招生情况、考试内容、难度、考题风格等,确定3-4所目标院校,可以分级。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耐心、细心和对学科的兴趣度进行自我评估,一定不要盲目觉得我一定考得上,也不要害怕选择可能会有一定难度的学校。一定不要在择校这一步反复拉扯!!!确定学校很重要,但立刻行动更重要。如果还没确定院校,也可以先从基础的新闻学、传播学理论开始,从背单词开始,不要把精力都耗费在选择目标院校和机构上,后期疲惫不堪,动力不足。最后补充一句,选择最终是要自己做的,听再多别人的建议和经验也不如问问自己想要什么。

考研英语最重要的经验是单词+真题,可以适当配合语法和技巧。

首先是单词。不要眼高手低,单词一定要亲自记。我个人其实是大二就开始看考研词汇书的,想着反正六级也是要记单词的,干脆直接买了考研词汇

但也只是随手记一下,没有回看。3月中下旬,我开始重新捡起单词,规律记忆,当时用的是2019年的新东方词汇,每天2个list,第二天会会看前一天的2个单元,大概每天早上花费1-1.5小时,加上中间一些琐事和偶尔的懒惰,过完那本书应该5月份了。5-8月,我换了2022版红宝书开始过第二遍单词,还是每天两个单元+复习两个单元,每天1小时左右。到9月后,我的重心已经不再是单词了,只是每天饭后看30分钟,过两个单元单词。此外,我一边做真题,一边整理真题里的词汇和短语,进行重复记忆。

其次是语法。3-5月,我完整听了刘晓艳老师的语法课,做了笔记,虽然后来没有回看过,但个人觉得对于缕清句子结构,阅读理解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会突然意会到一些什么,英语能力也在慢慢提升。

第三是真题。建议大家英语一和英语二都要买,我是考英语一的,所以英一选了黄皮书,解析更加完整准确,英二就9.9元的套卷即可。每天1-2篇文章。真题练习我大概是4月开始的,每周1-2套,做完听唐迟或者田静的解析

(找到谁的就听谁的),最初的几套一定是难做的,其一,单词不熟悉;其二,20年前的出题风格和习惯和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还是有差距的,所以不要焦虑,坚持做就会好。后来我觉得单词进度跟不上做题速度,就放慢了。完整刷完一遍英一+英二已经暑假了,大概9月开始二刷。不要担心二刷会记住答案,有时候知道了答案,也还是不想选它。同

时,我会配合听完型和翻译。到了11月三刷,减少每天做题的量,只做2010年之后的题目。

第四是课程和技巧。语言学习是需要积累的,翻译和写作要定时练,我个人由于考试过程中,最后的大小作文完成度非常差,导致主观题失分还是很明显的(考试结束后对答案,客观题错了3个完型,0-1个阅读,但只拿了76分),希望大家这里还是要吸取我的经验。

划重点:语法-刘晓艳;阅读-唐迟/田静;完型-易熙人(重逻辑)/宋逸轩(重技巧);新题型-刘琦;翻译-唐静;

我政治基础很差,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底子,也担心后期忙不过来,所以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复习的。当然,一开始节奏是很松散的,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对着《精讲精练》

到八月底能看完就没问题(当时有很多同学纠结书和课不是一个老师的会不好用,但其实除了偶尔编排顺序有所不同,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也有同学用徐涛老师的书,反映也不错,真的不需要很纠结)。听完课,我开始刷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

,做了三遍,每次都做在另外的本子上,统计错误率,看着一遍比一遍错得少会很开心的。虽然到最后也还是会有些题总错,但真的没关系,很正常,不用紧张。后来跟着徐涛老师的刷题班做了他的《优题库习题集》

很有帮助,对命题人的挖坑方式、做题技巧都熟悉了很多,做题更有章法了。最后一个月左右,各种模拟题都会出来,我当时花了不少时间去选书、买书,但最后结果是大部分都没做,因为感觉各个老师出题风格差别太大了,质量参差不齐,就挑了几套觉得跟真题风格接近的做了。关于背大题,给大家分享我的教训:一定要早点开始!我开始的很晚了,只留出了10天,导致每天都觉得政治要挂。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肖四到手差不多就可以跟选择题同步开始了,让自己稳一点。

也听过腿姐的一些课,主要是后期一些总结技巧、串讲的课;最后冲刺背的肖四(听说徐涛小黄书也很好,因为时间不够,就没背了)。腿姐考前一两天会推出一节半小时左右的课,浓缩的精华,是对最新考点的补充,今年记得是命中了2道单选题。肖秀荣老师最后也会有点题班,跟腿姐这个定位基本是一样的,个人觉得选其一就好。每位老师风格不一样,但都是很棒的老师,选适合自己的就OK。

总结下来,我用过的纸质资料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优题库习题集》、《命题人讲真题》、肖八肖四(肖八我只做了选择题,感觉肖四大题够用的,不放心可以把肖八大题也看一看)、腿姐4套卷、徐涛8套卷。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陈力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二版)陈力丹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二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我正式开始复习是7月。我先用7、8两个月结合课本整理了笔记。说是笔记,但我没有专门抄写或者用电脑打出来,也就是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笔记本的东西。我的方法是在书上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把每个知识点划出来,后期直接在书上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书上看到一些更具体的解释和细节,助于理解。同时,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知识框架图,这样后面背书的时候可以对照着框架背,整个体系就会更清晰、完整。

到8月中下旬,我彻底整理完笔记,开始背书。背书确实是考研过程中最基础又最主干的部分,可能很多小伙伴也比较担心这件事,所以给大家详细说说我背书的整体情况。前两遍背书真的很慢,尤其第二遍背的时候有种失忆的感觉,会自我怀疑:我真的背过一遍了吗?我还背得完吗?这时候真的不用担心,这太正常了,我是到第三遍才开始对课本内容有了点熟悉的感觉。到九月底,我背完两遍,十月又背了一遍(每天背新内容+前一天的内容)。从十一月开始到考试这段时间,我一共背了五六遍书,最后做到一天能背完传播学、半天背完新闻学,新闻史没试过集中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但也是比较快地就可以串完。

背书有两个误区我想是应该避免的:一是逐字背,二是重量不重质。首先关于背诵的细致程度,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因为阅卷老师自己也并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要点齐全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不要跑到另一个极端,还是要掌握书面的表达。其次关于背书的遍数。其实我背书遍数就不算多的,而且跟师姐们比起来到最后背诵速度也不算快。我想只要提到每个知识点,能知道是什么、说得清楚,就达到背书的目的了。

背书是考试的基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做题上。10月初我把人大近十几年的真题浏览了一遍,对人大的出题角度和风格有了概念,后面又通过做近几年真题练了手,就比较能对答题放下心来了。练题最重要的也是两点:一是一定控制时间闭卷做,二是根据参考答案(很多公众号里会有资源,或者自己买一些资料。当然参考答案不是圣经,能自圆其说的都是好答案)仔细分析和修改。专业课考试的时间是真的紧张,最后能留出五分钟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每道题控制多少时间、多少字数,还是需要在考试前摸清楚才保险。第二点就不解释了,这么多年应试过来的我们都懂~

最后是关于论文。文科跟理工科还是差别很大的,理工科可能对原理、公式理解透就可以了,但新传除了要对课本知识掌握熟,还要跟紧学界和业界的前沿。论文就是我们作为学生了解前沿的最好途径。这里就需要大家充分利用好知网了,可以用高级搜索,通过【关键词】+【该领域大佬的名字】+【时间(近一两年的论文是最重要的)】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读好论文,你会发现考场上如有神助,答题思路更丰富。

新闻实务几乎可以算我整个备考过程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课程,也是我成绩最高的课程。所以,抓好实务,有助于上岸。

首先是采写编评的部分,我是5月开始练习,报了个务实班(个人觉得这个时间练实务还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实务课的应试性很强,按时完成实务练习并批改,及时反馈也要及时消化,一定要多看几遍自己的扣分点,把答题要点记在脑子里,要熟悉每种题型的基本答题方式,总结自己的思考和答题模板;另一方面,8月开始的每周一练一定要做,每周师兄师姐都会给出逐一点评,既能够不断增强自己对模板的熟悉度,也是保持自己答实务题的手感。实务热点手册可以当作调剂,饭前饭后看一些,里面的案例非常适合摸鱼的时候看。

然后是实务理论的部分,开始学习实务理论可能会觉得没有抓手,没有史论的严肃和正经,又不像采写编评灵活自由,容易脑子空空,不知道看什么、答什么。其实实务理论里传经的书还是建议看一遍的,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研究问题即可,其他部分按着课程PPT和专题热点课跟

也没有问题。问题主要在答题,公关的题目相对比较模式化,绕着基本原则答题即可,传经题目可以采取概念+阐述,广告和广电的题目会更自由,技巧是可以广泛积累和应用案例,言之有理即可。

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这句话真的不假。别人不能替自己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考研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随时可以放弃,但也可以咬牙坚持到底,自己的意志决定了成败与否。只要你先拿起笔、端起书,你其实就赢了。加油,我在民大等你!

三、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一战二战报考方向均为民商法学,一战期间同时准备法考和考研,通过法考然考研未进复试,二战初试总分394分,政治76分,英语72分,理论法120分,应用法126分。

一个固定的备考环境对于学习效果而言是比较重要的,熟悉的环境可以让你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于笔者个人而言,三月至八月期间,在家学习效果不佳;八月底返校后的一段时间内,受疫情影响,校内可供自习的场所非常紧张,每日奔波于各个教学楼之间,有时候找到座位也并不能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就这么浪费一上午的时间。后来固定在临建学习,不但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还可以和周围备考的同学讨论交流。

在民商法学方向进入复试的23位同学中,20位同学的政治在70分以上,19位同学的英语在70分以上,对于专业课,共有16位同学的理论法和应用法总成绩在230分以上。由此可以得出,如果想要进入人大民商法方向的复试,公共课每科至少应该达到70分,专业课每科至少应该达到115分,而最终被录取的同学的专业课成绩总分多在240分附近。考取北京地区的学校,公共课每科达到70分并非易事,在人大的阅卷标准下,专业课120分以上已然算是高分。这意味着,如果任何一科失利,通过其他科目弥补或者拉高整体分数非常困难,所以每一科都不能懈怠。再说专业课,理论法三门固定,分别为:法理学、宪法、法律史(各50分);专业课从七门中任选三门(七门专业课分别为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法、国际法),每门专业课也同样为50分。由此可见,人大法学学硕相比于其他学校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即使报考民商法方向,民法在初试中所占分数与其他五门一样,同为50分。无论你的民法学得有多好,分数再高不会超过50分,无论其他任何一门学得有多懈怠,这门分数再低不会低于50分,所以需要妥善给各科分配时间。总之,在初试备考的过程中,一应注意公共课的时间分配,宜早不宜过少;二应合理分配六门专业课的时间,不宜给予某一科过多时间,也不宜轻易放弃任何一科。

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一定要重视真题。真题可以反映试卷难度、考察倾向,并且可以训练一定的答题思路。一战时,笔者本人只是在十二月份将真题作为检索自己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的工具,其实是没能发挥好真题的效用的。第二年,通过纵向对比历年真题,不但可以掌握高频考点,而且可以形成自己考场上拿到题目时的分析路径,也即通过真题训练自己的解题思路。人大法学学硕所考察的并不是背诵能力的高低,题目作答也并非机械化地默写,虽然考察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但答案并不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到。在题目和作答之间应具备一个“加工”的过程,首先需要分析出题目的题眼,其次构思出一个答题框架,其次通过检索脑海中的知识继续完善丰满该框架,而鉴于考场上时间的有限性,分析题眼和构思框架的过程需要平时利用真题进行训练。否则会难免成为考场上洋洋洒洒全写满,但出分后结果差强人意的考生。

考研其实是一场信息战,搜集信息的程度决定了备考的方向,备考的方向又决定了你最后是否能上岸。反思一战未能上岸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前期信息搜集不足,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无用功。如果有渠道,可以联系往年上岸的师兄师姐进行咨询,也可以在网上多看经验帖搜集有用信息,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没有渠道,或者觉得以上渠道难以获得有用的信息,也可以报名辅导机构。辅导机构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前期在搜集信息上花费的时间,排除无关内容,提供准确而专业的参考信息。笔者本人是在听了知行法学的公开课后就报了名,机构在前期理解知识,以及后续答疑,并且随时根据进度来制定学习计划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的英语只有72分,是个比较一般的分数,因此只能基于个人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前提,是阅读的基础,没有词汇的积累不但无法理解文章大意,而且很难实现实质意义上阅读水平的提升。笔者大概从三月份就开始每天背诵3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根据个人习惯可以选择纸质单词书,每天大概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集中背单词。在将单词大概背过一遍后,可以利用食堂排队、睡前等碎片化时间,多轮重复背诵。在背诵单词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准确默写背诵,只需眼熟并掌握大意即可。

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后,可以开始阅读的训练。如果时间充裕,真题至少要做两遍。第一遍的目的是理解文章大意,感受题目难易程度,并且掌握文章以及选项中的生词。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个人的方法是将唐迟的阅读课与真题结合训练,

不太建议先听课再做题,只有自己做过一遍后,再听课程,将自己的做题思路与老师的相对比,才能对这里所使用的技巧和自己产生的错误,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记忆。第二遍的目的是理清选项逻辑,不但要明白为什么选择该选项,还应该明白为什么不选其他选项,干扰项错在哪里。有些同学可能在做过一遍后已经记住了选项,认为真题没有反复做的必要,但其实对于一部分已经选对的题目而言,即使选中了正确选项,在选的时候也或多或少有赌或猜的成分。因此,在这个阶段应把对选项不确定性、猜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将做完题目后的剩余时间都给没找到准确依据和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降低交卷前临时改错的可能,而且对于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找出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的出题逻辑。

语法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看唐静的翻译课,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先从长难句开始。笔者是在做完一遍真题后,再看唐静的真题翻译课;之后每日会在唐静老师跟练,唐静老师每日都会选择往年阅读真题文本的句子发在微博上,供同学们练习。

一战在十二月才开始准备作文,二战在开始做真题时,会在订正客观题答案时将黄皮书的范文大概看一下,标注出写的比较好的作文和句式。非常推荐张剑黄皮书答案解析所给的写作范文,词汇和表达会略高于市面上一些常见的考研作文参考书。二战真正开始准备作文是在十一月左右,一开始只是在背不进去专业课的时候,抄写黄皮书解析写作范文、王江涛高分写作中的部分句子,一是熟悉核心词汇和固定表达,二是规范书写,在保持美观的同时提升书写速度。

十一月底之前,已经可以形成自己的在全篇开头、第二段开头以及结尾处的固定表达和模版。十二月的时候市面上会有一些老师或者押题,对于小作文来说非常关键,根据近年真题以及押题大致可以预测出今年的小作文体裁。对于大作文,一些考研账号会汇各位老师的预测,可以将各个老师出的预测题中重合度很高的话题,如:环保、文化、疫情等各自准备一个模版,在下午考前再熟悉熟悉即可。

笔者本人的政治选择题对了徐涛老师的答案后估了41分,最后总成绩为76分。有一句话叫做“政治,得选择者得天下”,在绝大部分考生主观题都只背诵肖四肖八的情况下,政治选择题的分数基本决定了最后的总成绩是在70分以上还是以下。本人是从八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在白天看完专业课,晚上注意力没那么集中的时候,一边看徐涛强化班的课程,

第一遍1000题是在纸质书上做的,第二遍开始每天保持选择题的手感,一直刷到了考前最后一天。相比于纸质书,不但每天可以利用起碎片化的时间保持题感,而且可以节约做题时间。有很多博主分享资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等到肖四肖八出来的时候,第一遍在纸质书上做,之后又刷了两遍。在进入十一月后,无论是几战时间都是不够用的,而且大部分还要留给专业课,在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公共课的情况下,除了背诵主观题外,是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单独留给客观题的,而前期无论是看视频课,还是刷1000题,留下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此时只能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将一些零碎的选择题知识点利用重复,加深记忆并且保持题感。

进入十一月后,在每天往返自习室的路上,听一些带背课程磨耳朵,等到十二月肖四出来后背诵主观题解析。虽然师兄师姐会说:“只背肖四就够了”,但这一般指肖四的材料所涵盖的范围已经够了,但是肖四的参考答案并不完整,可以找一些机构或者公众号整理的分析题来补充背诵,如果感觉背诵比较吃力,可以看一些的带背或者口诀视频(如空卡空卡空空卡)。考前一定要看一下肖秀荣老师的考前预测,不一定要看视频,微博有很多博主会分享整理后的笔记。至于答题技巧,只需要注意分点作答和书写整齐即可,分点做答每一点无需过多延伸,一般保持在两三行即可。

在开篇已经提到,在今年进入民商法学方向复试的23位同学中,共有16位同学的理论法和应用法总成绩在230分以上,在法学院370分总分的院线要求下,专业课无疑占据了考研初试相当大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一战专业课只考了二百多分,二战专业课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理论法为120分,应用法为126分。于是,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讲自己的备考经验,供各位考生参考。

笔者本人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教材,二是法条,三是辅导资料;其中,教材是基础,法条是补充,辅导资料是辅助。1.教材是基础。虽然人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不提供参考书目,但历年考生一般都使用由人大法学院编写、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因封面为蓝色俗称“蓝皮书”。一般准备专业课时首先应从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教材的第一步则是阅读目录,目录能体现一本书甚至是一门学科的体系和逻辑,尤其是法理学、法律史等科目,通过通读目录掌握全书编排逻辑,后续再对该逻辑体系进行一定的加工,可以作为专业课论述题的答题框架,而这一步往往是各位考生容易忽略的。犹记得知行法学的师兄在第一次授课时就是从法理学教材的目录及编排顺序入手,讲述了“法之上”、“法之内”和“法之外”三部分及之间的逻辑,让笔者第一次感受到了法理学的魅力以及生命。在阅读教材时,不妨准备一些草稿纸,抄写大小标题以梳理逻辑和框架。2.法条是补充。人大法学院的一贯秉持法教义学和规范法学的学术研究风格,不空谈立法论,重视法条的实际效用以及对法条的解释。因此,对于宪法、民法、刑法等有成文法的科目而言,法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最后一段、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至第51条,《民法典》总则编第六章第三节(尤其是第153条)、区分原则215条、

合同总则起债总作用的依据468条以及合同法定解除第563条等法条,如涉及时写明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资料是辅助。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不同,不同学校自命题的考察倾向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没有时间自己整理笔记的同学可以购买专供人大法学考研的出的资料。笔者一战时买了市面上比较有名的两家人大法学学硕的资料,没有太大差距,本质上都只是对教材的整理。二战只用了知行法学的辅导资料,在梳理教材的基础上,不但补充了人大老师的发表论文及相应解读,而且将不同版本的经典教材体系之间融会贯通,还传授了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思路,个人感觉比较实用。

专业课的准备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理解,二是背诵,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前者主要通过阅读教材搭建理论框架;后者则是根据笔记、辅导资料等反复背诵。背诵方法在本章第四部分专门论述,这部分主要讲专业课阅读教材理解过程中的学习方法。“理解”是一个由繁至简把书读薄的过程,首先需要事无巨细地阅读整本教材,此阶段并不需要完全理解,但起码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教材的篇章结构和编排逻辑,可以边阅读边在草稿纸或者思维导图软件抄写标题整理知识体系。以法理学为例,全书共三十章,除了最后考察概率较小的三章外,可分为法哲学(法之上)、法社会学(法之外)、法实证论(法之内)三部分。在“理解”时期,应达到合上书本后能将这三部分的分类依据、具体对应章节背诵出来的程度,并大概了解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在掌握全书框架及逻辑后,可以将往年真题在教材上进行标注,了解重点章节,在背诵阶段对于教材这些重点章节还需要反复阅读感悟。宪法和法律史同理,宪法体系结构可初步分为“宪法学总论”

、“基本制度论”、“基本权利”和“国家机构”四部分;而法律史在横向了解各朝各代内法律思想、主要法典、具体法律制度等内容后,应再从纵向梳理一些具体制度和法典的流变,如法律儒家化、具律至名例律的演变、明清会审的发展等。除此之外,应注意法理学和宪法之间的联系,法实证论章节和宪法总论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合,二者比较学习可以节省背诵时间。理论法学三门并非只需背诵的科目,理论法学的理解甚至重于背诵,掌握框架对于背诵大有裨益,而如果不理解就开始背诵往往会出现背不下,或者背了也难以用来分析题目并作答的情况。对于一些来不及整理自己知识框架的同学可以考虑报名靠谱机构,从我个人备考的感受来说,无论是法理学“法之上”、“法之外”、“法之内”三部分,还是宪法蓝皮书和黄皮书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法律史历朝历代法律制度思想的纵向流变,报一个负责的机构可以事半功倍,在短短不到一年的备考时间里,仅凭个人的努力是很难达到这个程度的,而机构可能只需半个小时的课程就能帮你掌握一门学科的框架和逻辑(以上仅仅为个人感受,各位考生应结合家庭情况进行考虑)。

应用法学是七选三,考生需从民法(初试一般不涉及商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法、国际法(包括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诉讼法(包括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中任意选择3门进行作答,每门都为50分,共150分。笔者本人选择了民法、刑法和知识产权法,同时准备法考的同学选择民法刑法的性价比会比较高,很多机构都发过相关推送,考生可自行搜索并根据自己的本科学习情况进行选择。

应用法学和理论法学一样,同样分为理解和背诵两部分,理解阶段应掌握教材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但与理论法学不同的是,应用法学更重视如监护、效力待定、法定解除等具体内容的理解。民法体系清晰,主要分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等,结合民法典规定及九民纪要反复阅读蓝皮书即可。对于刑法而言,人大蓝皮书采四阶层体系,但笔者个人备考和答题都只采用了“客观不法-主观有责”的二阶层体系,最后分数也不低,因此无须纠结采用何种体系,只要分析题目时顺手即可。知产推荐阅读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关键词》

一书,相比于将知识产权分为不正常竞争、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编排逻辑,从“总论、对象、归属、内容、取得与消灭、行使、限制、救济”的逻辑进行梳理,可以提供不一样的学习视角和体系。

背诵的基础是理解,未经理解而死记硬背不会产生有效的输入,更不用说实际的输出。笔者从初中沿用至今的背诵方法是在背诵时将自己定位为讲授者,也就是如何要把这个知识点给别人讲明白。首先,运用这个方法可以检验你是否理解该知识点;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无论有意无意会主动寻找类似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比较相关概念,寻找逻辑思路,并且会回忆或者设想一些符合该知识点的具体案例,不但会将知识点记得更牢,而且还可以在无形之间锻炼表达能力。工具方面,可以利用语音消息功能,也可以直接使用手机的录音功能来记录回顾。此阶段是一个把书背厚的过程,不要只是机械地背诵,而需要将平时的知识储备在背诵时不断填充进前期形成的知识框架内,不断进行补充更新。

(五)答题技巧&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

在和一些成功上岸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甚至是考人大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的同学交流中发现,大家都有遇见不熟悉的题目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拿不到分数,通过一些技巧甚至可以拿到一个不低的分数。这个技巧建立在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的基础之上,在此引用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在历史学研究方面的一句话:“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个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专业课的答题过程中。“上穷碧落下黄泉”需要知识定位能力,也就是说,读完题后应大概知道所考察的内容在教材的具体位置。“上穷碧落”指的是寻找该题眼的上位概念,“下黄泉”指的是寻找其下位概念,或者对该知识点分情况作答。举例说明,如案例中涉及经批准生效的合同,其上位概念为合同的效力,再往上追溯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首先,应判断合同是否成立,是否具备当事人和意思表示等,还会涉及要约承诺等内容;其次,判断其效力,先定位到民法典总则编第六章第三节根据第143条所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判断是否有相应行为能力、是否意思表示真实且自由,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又由于经批准生效是一种特别生效要件,于是继续定位到合同编第三章“合同的效力”,再结合第502条的规定分点论述后判断出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完全有效或者无效,还是合同尚未完全生效但其中报批义务条款独立生效;最后,在对该合同的效力做出判断后,如有必要,还需要就合同的履行、权利义务的终止甚至是违约责任等知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作答。只有这样,才算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分析路径,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默写什么是经批准生效的合同,后者虽然答出了题目的核心考点但是并不完整,最后的得分也不会高。人大历年几乎没有出过偏难怪的题,考察的都是重点热点,最重要的区分点就在于是否有体系思维,以及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觉得题目不难,几乎都能写上,但是最后的成绩却不如人意的原因,也是笔者在第一年出分后与多位上岸同学交流过程中得出的最重要经验教训。而“动手动脚找东西”则可以理解为,在寻找平行概念的同时,寻找可以丰富知识定位体系框架的一切论据和素材,可以列明法条,也可以简述经典案例,还可以列举一些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甚至是立法背景和名人名言,而这些都需要在备考过程中进行不断储备。以法律史考点“亲亲得相首匿”为例,首先将其定位于汉代,其上位概念为汉代的刑罚适用原则,而汉代的刑罚适用原则又体现了汉代的法律指导思想;其次,叙述亲亲得相首匿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春秋决狱”简要作答;再次,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里就有记载“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在汉朝将其法律化通过“春秋决狱”的方式进一步发展,

经过历朝历代的补充和完善,在有唐一代已趋完整,是法律儒家化的具体体现,可以再简要提及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其中记载有“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的竹简也是这一思想和原则的体现;最后,可以对该制度进行简单评价,如:一定程度上弘扬了社会良好风气,但本质上仍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手段,危害统治的谋反、谋大逆等犯罪并不适用“亲亲得相首匿”。以上仅是笔者本人的分析思路,而不是唯一思路,重要的是理解何为体系思维并如何运用体系思维形成自己的框架。通过该方法可以在作答过程中检索是否有遗漏,或者是在无法回忆起直接答案时,把你当时能想到的相关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后作答,通过此法可获得一定的分数,每道题都有二三十分,千万不要直接放弃。

有时候觉得,考名校、读名校就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人生并不会如你预想一般,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人也并非无所不能。但在跨过这个坎之后,你会更有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很多人以为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但其实只是在被动接收一定的知识,如果只是接收这些理论化专业性的信息,你最终获得的只会是一种工具亦或武器,但接受教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关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选择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或许有些类似武侠小说里的“性命双修”,在用理论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同时,希望也不要忘记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因身为法律人而自豪时所产生的那份感动。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人大考研真题哪里买和考研专业课真题网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 » 人大考研真题哪里买,考研专业课真题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