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知道了。”
张氏家中是做生意的,自己也甚是精明。
她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又倾耳听了听外面的谈话,心里便有了打算。
她站起身来,对两个儿子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别跟出来,自己则提着裙子走了出去。
张氏在杜家地位不同,她坐到旁边听大家谈话,几个男人也没在意,继续谈论着他们的话题。
张氏可不是来听聊天的,她寻了个谈话的空隙,插嘴笑道:“爹,过了年程哥儿也十七岁了,该成亲了,他岳父家也有这么个意思。
我跟云翼想问问您老的意见,看看什么时候成亲比较好。”
杜辰生一听,很是开心,道:“这事你们不提,我也要跟你们说的。
先成家后立业,虽说程哥儿还在念书,但岁数到了,就成亲吧。
至于时间,你们跟程哥儿岳家商议着办吧,我都没意见。”
“爹和娘总这么明理儿。”
张氏给杜辰生戴了一顶高帽子,看了杜云翼一眼,又道,“一旦程哥儿成亲,兄弟两人势必就不能住一屋了。
城里那宅子,爹您也知道的,也就小三间,我们住一间,程哥儿兄弟俩住一间,芸姐儿住一间,多一间都没有。
芸姐儿的亲事还没订,这房子也腾不出来,程哥儿成亲就没法儿住,以后有了孩子,更是住不下。”
听得这话里的意思,杜辰生的脸色就变了变。
小大房现在所住的宅子,还是当年杜云翼成亲时,杜辰生给买的。
张家在城里也算得殷实人家,家里有两个铺子,做着糕点生意和绸缎生意。
杜云翼娶张氏,张家当年不是大乐意的,嫌弃杜家家底不厚。
无奈张氏看中了杜云翼的皮相,死活要嫁。
张家老太爷当年还活着,就提出张氏不到村里来伺候公婆,而是居住在城里,杜家需得在城里买一处宅子。
当时杜云诚还在念书,花费不小,家里钱不够。
为了这桩婚事,杜辰生咬咬牙,最后借了一些外债,花了一百三十两银子买了一处小宅子,就是现在杜云翼一家所住的那一处。
为了这事,家里勒紧了裤腰带好几年,才把这笔外债给还清。
那处宅子,确实不大,只有三间房,院子也窄小。
只是位置不错,临着正街,出入都方便。
“那你们待如何?”
杜辰生问道。
张氏笑了笑:“县里现在开通了漕运,一下子热闹许多,地和房子都在涨价。
爹您看我们是不是该趁着现在宅子涨价,及时地把宅子卖出去,再去偏僻点的地方换一处大点的宅子呢?”
杜辰生的脸色便不大好看。
他这几年虽然不大往县里去了,但终是在城里做了二十几年的账房,城里也有几个老朋友时常来往。
对于城里的情况,他还是了解的。
去年朝庭为了把南方的粮食和茶叶运到北方去,特地开凿了一条运河,而漓水县很幸运地正处在这运河的中南段。
南来北往的船只路过这里,总有上来补充补给的,县里因此而繁荣起来。
不仅靠码头的那片地涨了价,便是城里临街的宅子和铺面都涨了不少。
当初杜辰生在城里买的那处宅子,虽不是完全当街,却也算是临街。
整个县的宅子在涨价,那处宅子自然也不例外。
但杜辰生却知道,漓水县并不大,偏僻的地方与临街的地方,距离也没多远,房价的差别其实并不是很大。
最重要的是,房屋买卖还得交一笔税,这么一算起来,临街的宅子并不能换偏僻地方的一处大宅子。
要换宅子,势必还得补差价。
杜云年这几年每日到城里也不是白混的,跟那些三教九流的人接触,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城里的情况。
杜辰生想到的这一点,他也想到了。
他问杜云翼:“大哥,这些年你存了很多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