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武刚下了学堂出来的时候,正好看见自己的嫂子和妹妹都等在哪里,旁边还有一辆牛车,车上还有几个包裹。
三个人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搬家是事情确定了,三个人都是很兴奋,面对未来都充满了憧憬。
既然是要搬家到镇上了,艳娘决定要抽空回娘家一趟,其实也多亏了娘家的帮衬,要不艳娘也没有本钱,自己家的日子自从好过了之后,艳娘时不时的给娘家捎东西,有时候是给人做宴席,主人家送的酒和肉,有时候的自己买些礼物送去。
艳娘就是这样的人,在危难之时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是一辈子也不会忘了的。
自己的二哥也经常的来看她,二哥何银光是个爽朗的人,和大哥一样,也是一心习武,要不是自己的母亲以死相逼,怕是也要随着大哥何金光一道参军去了。
艳娘这次回娘家,带了一篮子鸡蛋,还带了一只鸡,因为要搬,家里养的几只鸡除了这只,都卖掉了,本来可以留下给饭庄的可以做菜用,可是现在钱紧啊,又给父亲打了一坛子酒,又在自己的荷包里揣了一两银子,虽说自己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可是听说爹娘要给自己的二哥娶媳妇了,担心家里一定非常的紧巴。
艳娘进了家门,看见爹娘都做在桌子旁,一脸苦恼的样子,“爹,娘,这是怎么了?”
艳娘刚进来,两位老人就看见了,秦氏赶紧接过女儿手里提的东西,嘴里还埋怨道,“你这孩子也真是的,刚刚手头宽裕一点,就这样乱花钱。”
秦氏虽说是在埋怨女儿,可是心里还是高兴的,这个女儿没有白疼,自己的日子好了,也不忘自己的爹娘。
“是啊,艳娘,要会过日子啊!”
何勇也不悦道,“嗯,我知道的,不要担心。
对了,我二哥呢?”
艳娘奇怪,怎么又不见自己的二哥呢?“他啊,要当上镇上的捕快了。
和村里的几个后生要聚聚。”
何勇说道,“那不是很好吗?这样我在镇里也有人照顾了。”
艳娘觉得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自己的二哥武艺不错,他和大哥都是在庙里学了多年的。
“怎么,到镇里的事定了吗?”
秦氏给女儿端上来一碗水,很热,艳娘估计这是糖水,每次她回来,秦氏都是这样的,“是啊,定下了,这不,我来告诉你们一声,改天我接你们去看看。”
艳娘拉住秦氏的手,让她坐下。
“能帮上你就好,这也是他的造化,赶上了镇里新招捕快。”
何勇哼了一声,不过艳娘还是可以听出来父亲的赞许,“哥哥住在哪里啊?要不住我那里也是一样的。”
艳娘说道,“他得住在衙门。”
镇里也有一个小衙门似地的办公机构,“你哥当了捕快,这说亲的人也多了,我和你爹正为这事犯愁呢!”
秦氏也不瞒着自己的女儿,他们确实为难,何冲本来就长得壮实,说亲的人也很多,可是眼下这老两口真是有点挑花眼了。
“那就让我二哥拿主意好了,要是将来不满意,还要埋怨你们。”
艳娘这个想法比较现代,“那也是,让他自己操心好了,这几个姑娘让他自己偷偷的去相看一下,认准了,我们再定好了。”
秦氏觉得这样最好了,省得他们两个老的跟着操心。
何勇听了,也觉得是这个理。
艳娘又帮助母亲做了一会家务,吃过儿中午饭也就回去了,临走之前,还要给母亲留下零花钱。
家里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艳娘有了钱也没有添什么东西,所以艳娘雇了牛车,装上一些东西,就搬家了,隔壁的武大壮和郭玉宝都过来帮忙了。
家里的房子也不用处理,这里总算是老家,两个孩子也会想念这里的,这里毕竟有父母和哥哥的痕迹。
艳娘先把武刚送到学堂,然后把织布机、纺车、家具,从车上卸下来,然后是包裹。
艳娘进了店面一看,郭玉宝已经和找来的工人一起,弄出了大概的雏形,艳娘不急着收拾行李,倒是和武大壮和郭玉宝他们干起了店里的活儿,平儿也乖巧的在一边玩儿。
中午的时候,艳娘做了馒头,其实艳娘对面食还不是很在行的,好在郭玉宝帮着招来了一个后厨打杂的大妈,姓王,家里的儿子要娶媳妇了,正缺钱,所以才出来打工。
艳娘知道工人干活吃的就多,所以说,馒头包子等面食是最当饿的,艳娘和王婶两个人先发好了面,等中午的时候,给大家蒸包子,宋青山和郑建功两个人都过来帮忙了,到让艳娘又点过意不去,人家也是有生意的呢。
艳娘中午蒸了肉馅儿的大包子,肉多皮薄,又煮了粥。
想到宋青山和郑建功说他们的师傅在他们走后,中午肯定没有饭吃,艳娘决定给秋景送去一些,比较人家遣了徒弟过来帮忙,于情于理,自己都应该有所表示才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