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走呢?太好了”
x顺势进了门,说道:“老多,正好把下一季度的主题选一下吧。
就差您拍板了。”
我依然没有说话。
x以为我心情不好,便凑到身边,好声好气的又说道:“多川老师,老大特意让我回来让您敲定的,只要您点了头,我就立刻开工了。”
x还在不停的对我说着,但我一点听进去的心思也没有。
我还在想。
眼前似乎还是那张照片。
我在想。
最后那张照片,到底是谁拍的呢?作者有话要说:一边上班一边码字,周更新,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请收藏:)童年的学校-楔子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自古以来,学校一直是所有人读书求学,期待可以寒窗苦读一朝中(1)无法回避的注视视线刚走进这个房间的时候,我被一股厚重的味道扑袭,踉跄着退了几步,但还是选择走了进去。
我并不是社会记者,所以很多与儿女情仇、社会纠纷相关的事情都很少过问,也很少去了解。
但,d是。
我刚认识d的时候是我刚入行不久,还在一家不知名的报社里安分守己的做见习记者的时候。
那时候,d已经是一名资深社会记者。
资深,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
在记者这个行业内,资深往往还代表着你的消息来路、信息可靠性和时效性。
d就是这样一个记者,他总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新鲜的一手消息,并通过私人关系再得到更加深入的内容,这些内容d总是称之为“料”
。
今天与d见面的地方,就是在拿“料”
的地点。
刚踏进这个建筑物,我就有些后悔了。
大楼门前的院里,几辆警车鸣笛而去,剩下一辆救护车还闪着灯。
我推开沉重的玻璃门,可以看到另一侧的大门,有几个人匆匆的抬着一个黑色的东西走了出去。
从质地上来看,应该是裹尸袋。
刚有点犹豫,不知是否应该再往里面走,忽然接到了d的电话。
“你到了没有?”
d问,但没等我回答,他立刻说道:“来23楼,下了电梯来紧急出口的楼梯间找我。”
说完,挂了电话。
话已至此,我无法推脱,只好硬着头皮按了23楼的电梯。
想来也与他有一年多未见了,我在电梯里打发时间想着。
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又是在什么样的场景和地点见面的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