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珠有上辈子的记忆,学习还不错,今年在城里读高二。
现在正好是六月放暑假,她就回来大队,顺便去上工赚几个工分补贴家用。
她这屋跟普通的农村姑娘屋子一样,只在床头放了一张学习桌,上面是她的书本和一个小闹钟。
闹钟上此时指针指向五点。
五点钟虽然还早,在农村正好是上工的时候。
“爹,娘,早。”
城里人习惯喊爸妈,吴玉珠喊不出来依旧称呼爹娘。
“玉珠起来了,正好你爹今儿要去公社接下乡的知青,你没事也跟着去。
娘听隔壁公社可是说了,那些知青看不起咱村里人,你去给你爹镇镇场子,也让他们看看咱们农村也是有文化人的。”
吴玉珠的娘赵大妹就是隔壁公社红梅大队的人,红梅大队和胡杨大队相隔不过几里路,生产力完全不同。
前些年国家号召什么‘知识青年下乡在建设’,红梅大队就分了三个。
那三个知青吴玉珠并没有见过,只是听说干活不行还瞎指挥,大概是觉得自己是城里文化人,看不起农村泥腿子,说话不好听。
反正大队的村民跟他们的关系很不好。
吴玉珠听在城里当工人的三哥提过,现在城里岗位紧张,又是毕业季,初高中生没处安排,只能往下放。
她对知青也有些好奇,遂点点头,“爹,咱们大队要留几个啊?”
吴四霖砸吧下手里的旱烟袋,吐出一口烟圈,这才说道:“不多,就两个。”
说完这句,他又抽了口烟接着说道,“你博林伯说这只是第一批,若国家安置不下以后还会有人下乡。
咱们这地方条件好,来的这俩人来头可不小。”
他抬头看了吴玉珠一眼,“你去公社走走也好,只是千万别听你娘的跟人家别苗头。”
这话说的赵大妹不高兴了,她立刻嚷嚷道:“啥叫别苗头,我闺女脾气这么好,要是他们安安分分的,我闺女能找他们麻烦?你这个死老头子,老娘真是抛媚眼给瞎子看,白担心你了。
要不是怕你被人家看不起老娘用得着拿自家闺女去比较。”
赵大妹的脾气可不小,生气起来,张口闭口老娘。
她这是为了谁,还不是怕她男人跟隔壁似的让人给个下马威?家里有关系咋啦,自家还在部队有关系呢?不说旁人,她四个儿子现在部队还有俩。
瞧吴四霖那怂样,要她说,这俩人家里要真这么有本事,早给他们找到工作了,哪里用得着往乡下送。
吴四霖瞪了赵大妹一眼,这娘们说话不看场合,没见闺女还在呢,也不知道给他留点面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