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内所有的菜都送完了,入冬以后的白菘价格多少涨了一些,可该买还是要买的。
十个大缸都要腌满,几百棵白菘张大顺哥俩和孟石头一起往回运。
家里如今不缺盐,不过头年之前还是要再多备一些。
王婆子也是狠了狠心直接买了十斤的猪肉,二十斤的面,就等着元日那天好好吃一顿。
冬日里打水刷洗大缸挺遭罪的,可对辛苦惯了的庄稼人来说这真不算辛苦,甚至已经是很轻松的活了。
临近元日菜市采买的百姓更多了,酸崧竟然也有卖的了,难怪前一段时间白菘涨价了,原来是酸崧的腌制方法不少人已经知道了,所以白菘第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不过这对张家来说是个好消息,只要有卖的,那过年后他们也可以去菜市了。
到了元日这一天早早的,张老汉就让王婆子带着儿媳妇姑娘去和面。
她本想告诉她们酸菜包子的方子,可转念一想还是压住了,不是她不想给只是怕麻烦。
知道了酸菜包子的做法,张家人万一打起这个主意来,她就得不偿失了。
早上王婆子让熬一锅浓稠的小米粥,做主再煮两颗白菘里放点肉,一家子高兴坏了。
吃过饭就开始忙着和面拌馅,馅也是白菘地。
平日里安静的青石巷此刻热闹不已,孩子们在外面嬉笑打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听着心里就欢快,过年就应该这样热闹开心不是。
元宝拽着张小米想出去,张小米不敢,怯怯的出声问万叶子“阿母,弟想出去玩……”
“俺也想去阿母!”
狗蛋也围了过来,拽着张小妹。
万叶子怕他们出去惹麻烦“下晌就吃馒头嘞别吓跑。”
元宝甩开张小米的手,一头冲进万叶子怀里“阿母,俺要去玩、去玩!”
万叶子被他晃着也不恼“儿啊,外面有吃人的大虫咱不出去啊!”
元宝缩了缩脖子“阿母……”
狗蛋也被吓了一跳躲进张小妹怀里。
万叶子拍拍他的后背哄着“就在院里和你弟玩。”
元宝垂头耷脑得在蹲在鸡窝前看鸡,狗蛋觉得没意思回屋找他爹去了。
她瞧着这帮孩子就觉得可怜,别说元宝了她都想出去看看呢。
可她这小身板真要带两个孩子出去,真怕看不住,所以她也不揽这瓷器活。
想起冯叔说的庙会,也不知道她去看看能不能有啥危险?她就怕庙会人多,万一有个拐子啥的再给她拐走。
心里犹豫不决,既想出去看看又怕遇到麻烦,唉,还真是两难。
不过今年她就十二岁了,来到这夏朝也两年了,她觉得她融入的还挺好,除了刚开始饿的前胸贴后背,剩下的时候她混的也都算不错了,不冒尖不出头。
生命与热闹相比……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生命,她从没有高估夏朝的治安与她的能力。
她除了有一个空间外,其他与这个时代十二岁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的。
别看这两年个头是长了不少,可她也怕自己吃的多胖的快,与其他人面貌上格格不入,所以她从来不敢多吃,尽量保证自己只比张家人看着脸肉乎那么一点点。
所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去庙会,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别说这时候了,就是放在现代也不敢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单独出去旅游,那还是处处有监控的时代呢,照样丢孩子,包括中学生被人贩子拐走。
所以这封建的夏朝又没有监控,她实在不敢相信治安会好过现代。
再等等,等她再大一些,十五六的时候,体力起码比现在更强大一些。
所以元日这一天她只窝在炕上,下午包包子也用不上她,家里的女人够多了。
她教张小米翻花绳,主要是没别的可玩,她倒想玩会五子棋了可惜没有。
张小米新奇一根绳子可以翻这么多花样,可她又很老实,不觉得兰花姐会花绳有啥奇怪的。
兰花姐在她心里可厉害了,见到城里人不害怕,还敢和大酒楼的人唠嗑嘞。
平日里黄昏一到宵禁的钟声就响了,今个下午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忽远忽近,反而没听到宵禁的钟声。
热腾腾的包子也出了锅,家里没有大桌子,大家伙一人一个碗,炕上铺个布蒸好的包子通通扔在上面,一堆包子堆成了小山。
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瞬间点燃了张家人的热情。
大家纷纷向前拥挤,想要抢到包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