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连海边上工的李工头听里长说起此事后,时不时也跟着一起抓螃蟹。
抓螃蟹的队伍越来越大,榆州城似乎在几夜之间就兴起吃螃蟹的风潮。
海虫能吃,叫螃蟹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可松仙楼的生意不降反升,主要是那蟹肉粥实在美味。
好多酒楼也在效仿,可做出的味道总是差强人意,不及松仙楼的鲜美嫩滑。
两个庖丁近日也是喜气洋洋,原因无他,榆州城人人皆知这松仙楼味美的蟹肉粥,就出自这两位肆厨之手。
酒楼肆厨穷其一生做出一道别人无法超越的菜品,那是极其荣耀的事!
虽然两人都知道这方子不是真的出自他们手,可外人不知道,每每见到二人免不了一顿羡慕夸赞。
时间久了二人也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这这蟹肉粥就是出自他们手了,一时间风光无两。
螃蟹成为榆州城内最大的一件时兴热事,导致相熟的人碰见,第一句话就是问“今个吃螃蟹不?”
她很高兴事情的发展,比起没权没势的张家被人过分关注,她更喜欢这种风光被众人分走的结果,起码这样能保证张家人安全。
来城里次数多了,也知道了洗头在哪里买皂角,可惜刷牙的物件还是没有。
除了用盐漱口或是咀嚼柳树枝没有其他办法。
在现代时,她的牙齿在小时候因为吃糖太多,导致龋齿都坏到了牙根,每天疼的痛不欲生。
面部神经痛的她恨不得把脑子劈成两半,那时候她就非常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保护牙齿。
柳树枝咀嚼能起到清洁牙齿,用盐水漱口可以做到消炎杀菌,也只能这么坚持下去了。
张家有了余钱自然要赶紧置办东西过冬的,如今来城里的村里人也多了,里长几户每日都要跟着来一趟。
主要是孟老汉自己也来卖一些螃蟹,张大顺他们自然也能跟着进城了。
这次张大顺买了布鞋,一人一双也是张老汉同意的,纸衣服还有,纸被子又买了几床。
这个冬天能保证一人一床,以往是没有条件糊窗户的,今年糊窗户的纸也买了几份。
麻料买了两匹,家里人的衣服实在破的没处补了。
张大顺哥俩每日换着去拾柴火,可因为没有院子柴火放在灶房里压根放不下。
柴火少了这个冬天根本熬不住,不仅是张家门口都摆放着树枝,这上河村现在家家屋里屋外的都存了不少柴火。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整个徭区的房子都是东西两个屋子,每个屋子的炕最多睡的下四个人,硬是挤一挤还能再睡个孩子。
往年在老家冬天只需要烧一个炕就够用,大家挤在一个屋里也能暖和不少。
可今年两个屋子的炕都要烧,这点柴火杯水车薪压根不够。
咋说呢.....嘻嘻,她干了一件很不讲究的事!
灶房里堆的树枝每天她分多次少批量的收进空间,导致张大顺哥俩每天都觉得灶房好像无底洞,怎么都填不满,每天捡的再多总是不到顶。
哈哈,她感觉好笑,拼命隐忍也很难的好么。
她也是为了家里冬天能有更多的柴火可烧,突然她像是打开了新世界一样,现在上河村家家户户在门口都堆积不少柴火。
天地可鉴她绝不是想据为己有偷他们辛苦拾来的柴火,她只是想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帮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每天晚上村头村尾一走一过,各家各户她全都没放过,这就导致最近村里人都说怎么捡了这么多柴火就是堆不满嘞?
收进空间的柴火她全堆在竹子楼四周一层层的码高,真可惜她空间里没有树林,不然她也有用之不竭的柴火了。
最近鸡因为吃了竹虫肉是蹭蹭长,那真是膘肥体壮一身力气,连刚买回来的小鸭子都被欺负够呛。
她以为鸡鸭一起圈养能很和平呢,没成想这鸡还挺能欺负人,没办法只能把这群小鸭子带去荷塘。
比起刚买回的时候它们是长了不少,她记得鸭子挺喜欢水塘的,这一大片的荷塘还不够它们玩么?她不着急吃鸭蛋,她倒是盼着多些鸭子,这样才能有鸭绒做衣服。
鸭子嬉水是天性,放进荷塘都不需要学习它们就会游来游去。
目前空间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容器里了,最后只差一个她需要的泡澡桶了,荷塘的水她不想用来泡澡,虽然扒开荷叶瞧着荷塘的水很清澈,但想想之前扔进去的鱼她还是心里有点......
最好的是用山泉水,这种水是流动水,目前没发现哪里有山泉水。
但这并不影响她继续据容器,直到秋末到来时她已经据好了四个大容器。
所有容器并排放在竹楼一楼,看着井井有条闻着香味浓郁,让人闻着就神清气爽。
酸菜已经腌制好了,她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做一个酸菜炖五花肉,那就需要八角这样的东西,不然炖出来的酸菜味道不会太好吃。
小麦成熟了,她也收获了一大片小麦,这要用石磨磨一磨就是面粉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