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身为水部郎中,肩负着主管水利和湖泊的重任。
每到丰水季来临之时,整个水部便会渐渐变得繁忙起来。
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乃是水量剧增所带来的天灾隐患;其二则是关乎民生大计的沟渠疏通工作,以及相关水利设施的修缮事宜。
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上,江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洪水泛滥的重灾区之一。
这里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每当雨季来临,雨水倾盆而下,江河水位迅速上涨,极易引发洪涝灾害。
滔滔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冲垮堤岸、淹没农田村庄,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李锴整日奔波于各地的水利工程之间,不辞辛劳地指挥着工人们疏通那蜿蜒曲折的水渠。
这一日,他如往常一样亲自来到壕沟修复的施工现场进行视察工作。
只见那原本破损不堪、淤泥堆积的壕沟已经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正当李锴对眼前的进展感到满意,并准备起身返回水部时,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突然传来。
他心头一紧,转身望去,只见一群身着锦衣、威风凛凛的锦衣卫正快步朝他走来。
这些人个个面色冷峻,手持利刃,透露出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
还未等李锴反应过来,为首的一名锦衣卫高声喊道:“奉圣上旨意,前来捉拿李锴!”
其声音犹如洪钟一般响亮,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不息。
李锴闻言,心中猛地一惊,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为何会突然遭到圣旨捉拿,但面对来势汹汹的锦衣卫,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李锴,平日里兢兢业业地为百姓谋福祉,深受民众爱戴。
然而,就在这平静的日子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
这天清晨,阳光洒在官邸门前,一切看似寻常。
突然,一群凶神恶煞的官兵如狼似虎般闯进了李锴的府邸,不由分说便要将他带走。
李锴一脸茫然,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一向奉公守法,不知到底是谁想要陷害于他?但面对这些气势汹汹的官兵,他深知此时反抗无益,只得顺从地跟着他们离去。
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众人听闻此事后皆震惊不已。
那些受过李锴恩惠的百姓纷纷聚集起来,拦住官兵的去路,义愤填膺地上前与之理论。
“你们怎能随意抓走我们敬爱的李大人!”
“李大人清正廉洁,绝不会做出违法之事!”
百姓们群情激奋,但无论大家如何据理力争,这群官兵却始终不为所动,执意要将李锴带走。
无奈之下,李锴冷静地对为首的沟槽头子说道:“李岗,我李锴自问为官以来从未有过亏心事,今日遭此横祸定是有人蓄意诬陷,定要,反案!
”
那沟槽头子本来面容紧绷,毫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宛如一座冰冷的雕塑。
然而,当他听到李锴这一番言辞恳切、发自肺腑的话语时,那张冷若冰霜的脸上竟然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只见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冷漠无情,而是透露出些许惊讶和思索之色。
显然,李锴所说的话触动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
紧接着,李锴深吸一口气,继续向沟槽头子讲述着那些鲜为人知的内情。
他用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将一个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逐一揭开。
这些内情错综复杂,充满了悬疑与惊险,听得沟槽头子时而瞪大双眼,时而紧咬嘴唇。
不仅如此,李锴还进一步分析了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幕后黑手。
他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有理有据地推测出那个躲在阴影之中操纵一切的神秘人物。
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那幕后黑手就站在他们面前一般。
听完李锴的陈述,沟槽头子开始重新审视起这件事情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蹊跷之处。
于是,他当场命人取来纸笔,写下一份万民书。
这份万民书上密密麻麻地签满了百姓们的名字,大家一致请求皇上能够重新彻查此案,还李锴一个清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