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皎坐在榻边,稍稍敞开衣领,小心翼翼打开小瓷瓶,倒出一些药膏来。
这药膏晶莹剔透,味道很是好闻。
只是她晓得这药膏金贵,所以也不敢用太多。
次日阿皎特意下厨做了一盘糖醋排骨,算是对世子爷昨日那药膏的答谢。
下午则是跟着世子爷去了书房,在一旁伺候着。
不过这次世子爷却没有让她傻愣着,而是递给了她一本《秦懋庸游记》,让她誊写。
因爹爹是秀才,阿皎打小就喜欢看书识字。
对于这些珍贵的名家孤本更是喜欢的紧。
只是身份使然,有些她心心念念想看的书一直没机会看。
秦懋庸是大齐的大家,十六就开始游历各国,她素来仰慕。
在爱书之人的眼中,这本瞧着甚是普通的书籍,却比再多的珠宝还要珍贵,眼下看着一下子就目不转睛了。
看着小姑娘因兴奋而晶亮的眸子,萧珩却故意问道:&ldo;怎么?不会写字?&rdo;&ldo;不,不是。
&rdo;阿皎赶紧回答,生怕他将这本游记收回去。
她含笑接过,对着萧珩道,&ldo;奴婢一定会认真誊写的。
&rdo;没有什么是比这儿更好的活儿,她自是乐意之至。
阿皎捧着游记坐到窗边的黄花梨楠木小桌旁,准备好了笔墨纸砚,认认真真的誊抄起来。
她一边看一边抄,写得格外认真。
至于她的字,写得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没什么可挑的。
在半锦堂的时候,老太太就经常让她抄佛经,几年下来,她的字自是长进不少。
整整一个下午,阿皎抄写好了厚厚一叠。
瞧着外头天色渐暗,才暗道不妙:她光顾着看书抄书,都忘记给世子爷准备茶水了。
阿皎懊恼不已,可抬了抬眼,瞧着世子爷看书看得认真,一时也没敢打扰。
萧珩合上书册,走过来看她下午的成果。
认认真真瞧了之后,才不吝夸赞道:&ldo;字写得不错。
&rdo;他晓得她做事一向尽己所能做到最好,而且生来聪慧,别人话三天学的东西,她一天就能学会。
萧珩又顺理成章的将昨日紫檀木小匣子拿了出来,放到桌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