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
华莹漫不经心。
“他去大理寺牢里,把牵涉贪墨案下狱的那二十三名朝廷命官,全部杀了。”
华莹顿了顿脚步。
岑婆婆又道:“听说是就在牢里杀的,全部摘了脑袋,一个个摆得整整齐齐的。”
华莹又继续往前走,稀疏平常道:“本就是个杀人无数的杀人魔,才杀区区二十三个,这不奇怪。
就是听起来怨气挺重。”
岑婆婆道:“现在满朝都在声讨他,要把他绳之于法。”
华莹道:“祸害遗千年。
他要是能死,早死了,还用等到今天?”
等京中百姓们完全反应过来这件事以后,就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
武王的杀人行径固然可怕,可百姓们向来憎恨贪官污吏,他们觉得那些贪官污吏都该死,武王没有杀错。
还有不少人谈论起当年的孤城将士,感叹多少英杰亡魂死于这帮朝廷蛀虫之手。
甚至有百姓当街呐喊:武王杀得好!
皇帝每天压下厚厚的弹劾折子,等到百姓们的舆论一传扬开来,朝廷也不能置若罔闻。
因而同样在等待风向的一些朝中官员这才开始表立场。
“臣以为,武王虽然罪不可赦,但他所杀之人都不无辜,一切皆事出有因。”
“正是,毕竟当年武王麾下将士们因此而死伤无数,武王为他们讨个公道亦在情理之中。”
“武王也曾为国征战,勇退敌兵,立下赫赫战功,邻国因为有他在至今不敢有贸然举动。
他的威慑力犹在,臣等恳请皇上酌情处置,切莫因小失大。”
双方立场的官员因此在朝堂上争执辩驳起来。
如此僵持了几天,期间武王在宫中发病了两次,皇帝终于对百官道:“朕就这一位兄长,他曾稳朝纲护国体,征战沙场九死一生,才换来天下太平,才有你们的安宁日子!
难道你们要让朕把他绑赴刑场,斩其头颅洒其热血,才肯罢休吗!”
百官齐齐跪地,“臣等不敢!”
皇帝进退有度,缓了缓又道:“但,武王终究是枉顾国法,不把朝纲放在眼里,他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今,褫夺其武王封号、食邑,削其功勋爵位,禁足于宫中,众卿可有异议?”
文武百官都明白,武王是昌孝帝唯一的兄弟,想让昌孝帝处死他几乎没有可能。
何况此事,在民间百姓们看来,也并非十恶不赦。
甚至获得许多支持的呼声。
现在皇帝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他们也万没有僵持的道理。
于是百官们齐呼:“皇上英明!”
随后,亦有臣子谏言道:“皇上仁德,只是若论武王之功过,早在多年前就可相抵。
若仍旧以他以往之功,抵他今日之过,还望皇上斟酌,切莫寒了臣民之心。”
皇帝问:“依你之见,应当如何?”
臣子道:“除了削其爵位食邑,还应当将其贬为庶民逐出皇宫,方能平息众怒。”
朝堂上一时鸦雀无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