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福的这段时间,他除了在专业研究,还认识了许多在金融、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同学。
观察、交流、思考,这个模式使他看待世界的观念更加深刻,看待自我意志的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冬青继续读下去,最后一个话题便是坚定。
进入高年级后,职业规划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话题。
通过这短短几个月异国的见闻思考,陈嘉树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的多样化、全面化,进而他对未来选择的思路越发清晰。
当今仍然有许多医学难题未被人们解决,他当以不问名利的态度,做一个踏踏实实地北医人,将在回国之后更多考虑科研创新方面的问题。
文章的末尾则是一些趣事,比如斯坦福食堂学生参与式掌厨、交换生晚会上的文化碰撞,还有元宵节中国交换生们的火锅聚会。
冬青牵扯着嘴角慢慢向下滑动着页面,欣赏着美丽的校园风景,还有充满故事性的食堂一幕,滑到最后一张图片。
她笑容忽然凝固。
陈嘉树几人在一家中餐厅拍的合照,几人端坐桌前,举牌写着元宵喜乐。
与他隔了一个人坐着,那个年轻女人,是张芝宜吗?冬青看了照片三遍,笃定不是自己看错。
再往下看,尾页还有解释:“这是交换生小组在市的第一次聚会,值得高兴的是我们遇到了16届校友张芝宜,她现正在某生物技术公司担任研究员,更巧合的是她也是本报道主人公陈嘉树的高中同学,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
这一刻,冬青感到四下安静得可怕,扑通扑通的心跳声,连着身体里的每一股血液,她都感知得一清二楚。
“青青,过来吃你二姨送来的奶提子。”
“来了!”
冬母的一声呼唤把她拉了回来。
她摇了摇头甩掉脑海里不切实际的想象。
客厅里,冬青和妈妈坐在一起。
冬母关切,“青青,你下半年继续在那个机构教书?”
她想了想,“应该是吧,工资还行,回来也方便。”
冬母很满意。
孩子长大成人了,但终究是是个女孩,她见不得女儿背井离乡,跑到北京那么远的地方受苦,一个月拿个几千块工资。
冬青摘了颗提子,脑海里还在回想,陈嘉树没跟她说起过在美国遇到张芝宜的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