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哥儿拿到油烟墨。
都兴奋不已,但凡读书的人都知道油烟墨的珍贵。
油烟墨因其色泽亮,耐水强,不褪色,书写流畅而被世人称道,也被誉为四大名墨之一,姜芜花了上千两银子才将其买下,可谓大手笔。
姑娘们捧着手里的珍珠盒子,也是爱不释手。
姜芜在小渔村买的珍珠是南珠。
南珠特点是色泽光亮,大而圆润,特别适合做饰品。
夫人们戴,显的有些不稳重,刚适合小姑娘戴。
给叔伯们每人送了两批锦缎。
用来做衣赏,每次收姜的礼物,大伙也不好意思了。
每人也为姜芜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虽然不值钱却也是心意。
其中。
姜锦姜瑶的最为出彩姜锦送了一个篆刻的小木印章。
姜瑶送了一个刺绣荷包。
看绣品就知道,绣时极认真。
最近看来学的很好,
近来,姜瑶在跟一个绣娘学刺绣。
姜莲和姜钧的礼物也不错。
姜莲送了一条自己绣的手帕。
姜钧则是画了一本图册。
……姜芜收到大家的礼物,很是开心。
也体会到了家里的一份温暖。
年后便是院试。
姜锦和姜铭准备下场。
隔了一年,他们已经准备蓄势待发了。
院试三年举行两次。
今年好像是倒春寒,年后天气是越发冷了。
屋里烤着火都能感到寒气袭来。
柴火也从以前的两三文到现在十几文。
贵些的银屑炭更是涨到几十两银子。
春寒料峭。
一出门必然病一场。
药店里的药依然供不应求。
价格炒上天。
济世堂的养寒丸,更是抢手货,有钱也买不到。
幸得姜芜年前有些存货,又到县里赶制了一批,这才解了面前的困境。
也让姜芜短短几日,进账十几万。
姜锦姜铭则是忙着准备下场,提前半月已到了府城。
姜芜安排两人住进了东街的五进院,吩咐下人不得随意打扰。
又问了温钰要不要一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