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立在乾清宫窗前,清晨的阳光洒满庭院,却无法驱散内心的沉重。
他手中的奏折字字句句都透着危机:连年的战乱和灾荒已让百姓濒临绝境,国库枯竭,朝廷的赈灾能力岌岌可危。
“河南。”
他喃喃自语,目光凝重,“高产作物推广的试点,必须从这里开始。”
“陛下,车驾已备好。”
王承恩轻声禀报,小心翼翼地瞥了他一眼,“户部尚书陈子敬与几位官员已在宫门外恭候。”
“很好。”
崇祯整理了下衣冠,转身离开。
他的步伐沉稳,内心却充满警觉。
这次出行,不仅是一次试点的开端,更是对地方士绅利益的正面挑战。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让改革前功尽弃。
车驾缓缓驶出京城,一路南行。
朝廷派出的官员们相互低声交谈,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波澜。
崇祯透过车窗的帘幕,冷眼旁观这些人。
他的心镜术早已洞察到不少人的真实情绪。
“陈子敬对试点计划表面支持,实际内心忧虑……顾时康则明显抱有抗拒心理。”
他心中默默记下这些人的态度,却不动声色。
随行的玄卫首领王安安静地坐在车外,随时等待他的指令。
“陛下,”
陈子敬骑马靠近,躬身行礼,“河南士绅素来重视土地,试点计划若直接推行,恐怕会引起一些误解。”
“误解?”
崇祯语气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寒意,“陈卿是担心,还是害怕?”
陈子敬一怔,勉强挤出笑容:“微臣是担心计划推进过程中,地方士绅误解朝廷初衷,进而阻碍执行。”
“无妨。”
崇祯淡淡道,“若有人误解,朕会亲自去解释。”
陈子敬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不安。
傍晚时分,一行人抵达河南边境的一座驿站。
地方官员早已在此迎候,表面上一片恭敬,私下却小动作不断。
崇祯运用心镜术,轻易捕捉到这些人内心的抗拒与不满。
夜晚,崇祯召集玄卫与随行官员密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