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兵力当如何配置呢?”
“回殿下,臣以为,当在泰安驻留两万骑兵,在东平洲驻留三万骑兵,相互策应,至于驻军,只需在青石关和新泰各驻两万第二军士卒即可。”
“剩下的大军可退回青州、莱州、登州发展,毕竟大军在外,无法生产,所耗甚重,若是清军真的再次大军围困,我军再抽调适当的兵力配合骑兵解围也不迟。”
“嗯,定远侯言之有理,那就姑且先这样安排吧,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吗?”
朱慈烺也觉得这建议还算可以,于是问众人有没有更好的提议。
“臣等无异议。”
“广宁伯,靖海伯。”
“臣在。”
朱国梓和戚同泰出列。
“你部官军改编为朝廷第十军,朱国梓任第十军军长职,戚同泰任参谋长职,回去后着手改革军制。”
“臣遵旨。”
“方岳贡调任第十军政委,升上将军衔。”
“臣遵旨。”
“王永积卸任山东巡抚,调任第二军接任方岳贡职,授中将军衔。”
“臣遵旨。”
“高起潜。”
“奴婢在。”
“升你为御马监监督太监,领腾骧卫、武骧卫驻守东平洲。”
“奴婢遵旨。”
“定远侯。”
“臣在。”
“命你提领第二军和第十军的三万骑兵,驻扎泰安州。
并招募购置战马,兵额五万,组建骑兵师。”
“臣领旨。”
“张国纪。”
“臣在。”
“着卿继任第二军第五师师长职。”
“臣遵旨。
谢殿下恩典。”
懿安皇后张嫣的老子,太康侯张国纪谢恩。
“定国公。”
“臣在。”
“第二军和第十军兵额超员严重,不利于建制指挥,着你组建第十一军,任军长职,第十军这次的三万步兵划拨你的建制。”
“臣遵旨。”
徐允祯和朱国梓领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