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山上,山下村子里的变化更大。
过去的这个冬日里,村里多半人家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活的,哪怕人人都知晓过冬前要囤粮囤柴禾,可很多事情都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的。
越是临近春日,各家的状况就越是不好,早先囤的粮食几乎已经见了底,除了少数几家还有些木炭柴禾外,多半都已经快连做饭的柴禾都凑不出来了。
有心想要上山拾些柴禾,顺便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捡些野兔野鸡什么的,可王癞头的例子还搁在眼前,自打他出事后,他老娘几乎把一双眼睛都给哭瞎了,偏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的悔恨也换不回他的腿。
这不,先前俞家老二两度上山,回来后虽一直待在家里忙着做篾器,可还是有人上门询问他山上的情况。
俞家老二是有一膀子力气,可村里跟他情况差不多的壮小伙子却也多的是。
因此,便有人心存侥幸,想着他都可以,自个儿咋就不成了?幸好,王癞头那事儿终究在村里引起了不少的热议,即便有心上山碰运气,也会先来俞家这边探探情况。
对此,俞家老二说的格外干脆。
别去!
千万别去!
没本事就别上山去送死!
你问他为何敢上山?那不是有他妹夫陪着吗?上山下山都如此,不然你当他有这份胆量在开春前往山上跑?他又不傻。
然而,即便有这些警告在先,仍拦不住那些胆大之人。
不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着如今也勉强算是开春了,只要不往深山里头闯,该是无妨的吧?抱着这样的想法,便有几个壮小伙子起头,打算多凑几个人往山里去,还有人问到了俞家老二这里,结果当然是被他断然拒绝。
“你早先上山不也没事儿吗?就因为你妹夫不在,你就不敢了?真是耗子胆!”
“我说俞二小子,去呗,咱们哥几个一道儿上山去,说不准能叫咱们运气好碰上个大的,还能发笔小财呢!”
“走走,是汉子你就跟咱们一起去!”
俞家老二在心里呵呵两声,他家又不缺那口吃的,再说他在家里头待着也照样能赚钱,何苦费劲儿往山上跑?运气好也不过逮到一两只野兔野鸡的,万一真叫他们说中了,碰上了大的,确定这是好运还不是霉运?由着村里那帮子闲汉磨破了嘴皮子,俞家老二也没答应这事儿,他只径自待家里做篾器,还刻意留了两件最最得意的篾器,想着过段日子给妹子家送去。
结果,俞家老二手上这件篾器还没收尾,村里就又出事了。
先前那帮壮小伙子还真就壮着胆子往山里去了,一开始仅仅在外围拾了点儿柴禾,倒没出什么事儿。
可山脚下别说野鸡野兔了,那是连枯枝烂叶都少得可怜,他们仗着人数不算少,且各个都身强力壮的,愣是结伙往山里头走去。
一帮子人,足足有十二三个,每一个都是壮劳力,最大的十七八岁,最小的也有十五六岁,都是一个村里的,多半都是沾亲带故的,有的甚至是同一家的兄弟几个。
这种情况不出事儿倒也罢了,一出事那对于各自的家里来说,那绝对是灭顶之灾。
等俞母着急上火的回家唤儿子出去帮忙时,俞家老二这才知道,那帮人的胆子有多大,不单进了深山,还招惹了山猪。
去的时候有十二三个,回来的却只有九人,还各个身上都挂了彩。
俞母唤自家俩儿子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将受伤的人往镇上送。
她倒是脑子清楚得很,出了这样的事儿,好几人又在山里跑丢了,自家不帮忙是不可能的,毕竟都是一个村里的。
可这帮忙也要看具体情况,比起上山寻找走丢了的人,肯定是将人送往镇上更加轻松安全。
主要是安全。
“兴家、继业,你俩赶紧去套牛车,记得要是晚了就别急着回村,去承嗣那头将就着歇一晚。
记住了?”
俞母也不管俩儿子是不是点头答应了,只连声催促着将人轰了出去,想着晚上不回村才好,省的被人求上门来,不得不跟着上山寻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