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人见乾隆乏了,识趣地告退。
乾隆取过奏折随手翻了翻。
几十年前朝中文武大臣都自觉大清乃是泱泱大国,未将外夷放在眼中。
胤禛表面上未发一言,暗中派专人处理洋务,打探英吉利等国近来动态。
几年之后,一日早朝忽命允祥当众宣读英吉利、法兰西等国近年来舰队所征服的领土。
举朝哗然,不意英吉利等国竟是如此野心勃勃,势力却极为可观。
从此洋务部由暗转明。
一年后,出海至英吉利经商之大清商人与当地人发生摩擦。
恰巧西北烽烟又起,胤禛派出八旗铁骑。
因连年整顿八旗,不少腐化的八旗子弟被开除旗籍。
胤禛见八旗人数不够,首次征召了一些汉人组成了一只军队。
这与祖制不合。
多少满族老臣、宗室皇亲苦苦劝谏,胤禛下旨谁若不服便披挂上阵,倘若补得齐军队的缺,便不征汉人入伍。
朝中反对之声登时消了大半。
乾隆盯着跳动的烛火,思绪渐渐飘远。
弘历跪在胤禛面前,重重叩首,额头磕在青砖上,发出碰碰的脆响:“此事于祖制不合。
求皇父三思。”
“嗯。”
胤禛点点头。
“此事确乎不合祖制。”
弘历心里一喜,眼巴巴等了半天胤禛也没再开口。
然后呢?就这么完了?“皇父……”
“与祖制不合之事可是多得很。
先帝将辅政王之权尽收手中,可与祖制相合?命人整理西洋之学可与祖制相合?为何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弘历咽了口唾沫,胤禛平日寡言,没想到真说起理来却如此伶牙俐齿,让人无可辩驳。
但他又不能退缩,只得又重复了一遍:“求皇父三思。”
胤禛叹了口气。
“朕意已决。
你回去吧。
再过五十年,你且看我大清,便知朕之深意。”
弘历诧异地抬起头,正撞上胤禛深深望着他的黑瞳,瞳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不能拒绝。
弘历在那双黑瞳的凝视下,咽回了嘴边的话,默默叩首告退。
“朕明白了,朕明白了……”
乾隆闭上眼睛,眼前似乎浮现了那双黑瞳,依旧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眸中的深意,他终于懂了。
此时距胤禛说此话已过了近五十年。
当年西北平乱之战打的十分漂亮,不但西北十年再无战乱,也让英吉利等国看到了大清国威,在英商人安然回国。
而这只汉人军队因作战英勇也保留了下来。
几十年来,英吉利沙俄等国虽不断征战,始终未敢踏上大清帝国及其属国领土。
乾隆对胤禛颇为敬畏,但平心而论最敬重的还是康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