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汉子走了出来,问道:“你找谁?”
“我……”
邵大郎半晌说不出话来。
那汉子皱眉,看了一眼邵大郎身上背着的东西,问道:“货郎?”
“是!”
邵大郎赶忙答道,想着邵瑜教他的,脸上突然绽放一个大大的笑容。
中年男人看着他这个明显不熟练的笑容,猜测邵大郎恐怕是才做这个行当不久,心下一软,便道:“先让我看看你有什么货。”
许是因为对方态度和善,邵大郎没觉得那么紧张了,一边拿出货物,一边学着邵瑜的模样,问道:“郎君是本地人吗?”
“是。”
男人答道,他目光忽然停留在一把木梳上。
那是一把桃木梳,木梳上雕刻着花纹,十分精美。
邵大郎嘴巴不利索,眼力见也不行,待那男人开口后,方才将木梳递给他,磕磕绊绊的道:“这是……这是佘县的老木匠打的梳子,那边的匠人……那边的匠人都是祖传的手艺,都是精……精雕细琢,郎君且仔细瞧瞧。”
一段介绍词邵大郎说的十分艰难,但还在那买家并不计较。
“多少钱?”
“二十五文。”
邵大郎心头一喜,只当这农门状元(六)“大哥这就发现商机了。”
邵瑜见邵大郎还是有些晕晕乎乎的,继续彩虹屁灌了起来,道:“可见大哥天生就该是做生意的,旁人要走许久的弯路,大哥不过一两次,就能琢磨出门道了。”
邵大郎依旧晕晕乎乎的,还在想自己怎么就琢磨出门道来了。
紧接着,他就听邵瑜继续说道:“大哥既然觉得江兰布缺货,那就说明那一片对于江兰布的需求很大,下次再来金陵时,多带一些江兰布便是。”
邵大哥听了刚想点头,而后惊醒一般,诧异的问道:“还有下次?”
“大哥难道想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这几日来钱虽算不上快,但却比日日种田要好得多,不是吗?”
邵瑜反问。
“日日跑商,那家里地可怎么办啊……”
邵大郎依旧带着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邵瑜笑了笑,道:“哥哥若是挣了钱,日后买了更多的田地,不就可以请长工了吗?到时候咱家也是地主了,旁的姑娘出嫁顶多带几两压箱银,咱家大丫到时候陪嫁田产,或者干脆招婿,你觉得如何?”
邵大郎一时被邵瑜画的大饼迷住了,他和邵大嫂就大丫这个女儿,努力了这么多年,怕是再也生不出旁的儿女了,往常也想过招婿,但家里那么穷怕是都没人愿意来,如今这样想着,心头一片火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